歐美國家的電商業者,從創立到上市(IPO)花最短時間的企業是Zulily,前前後後四年多才完成上市。台灣電商近幾年也有代表業者開始上市櫃,但上市櫃不僅需要經營狀況近一年沒有虧損,同時耗費的資金龐大、經營周期長,電商業者都在思考如何找對創投?開源資金?甚至跨境做全球生意是否會是個好方案?
資策會產業推動與服務處於24號舉辦「推動上市櫃之跨境電商引資商機說明會」,針對目標上市櫃為主要目標的電商業者,說明上市櫃的門檻,以及業者可以透過哪些管道尋找創投及資金。
資策會專員周芝安指出,去年5月櫃買中心為促成電商產業的能見度及形成產業群聚效應,創櫃板新增「電子商務」之產業類別。往往能受到創投青睞的企業,評估要素也跟是否上市櫃計畫有很大關聯。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歐美、中國創投風氣熱,電商上市櫃非一蹴可幾
從國外創投選擇的對象來看,創投主要偏好投資較後期發展階段的企業。風險投資金額逐年提升,投資對象也開始涉及網路及電商產業的。如果把眼光放在亞洲,中國電商近幾年成長已有目共睹,再加上「互聯網+」概念,不僅政府當局要讓其他產業結合網路做到產業升級,甚至民間企業的資金流動、海外投資併購的動作不斷。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台灣電商上市櫃門檻,不同發展階段找資金對象有別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假設一個電商業者預計要在台灣上櫃,進入證券市場至少要新台幣700~1,000萬。如果跟其他國家相比,掛牌所需的費用,在台灣相對於新加坡、上海及香港便宜許多。
不過相較國際市場,台灣上市櫃募集大眾資金,為保護投資人再獲利能力,所以特別要求,近一年經營狀況無虧損情況,且營業利益及稅前純益佔實收資本的3%,近一年表現還要比前一年好。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程九如認為,電商要在台灣要上市櫃要最注意什麼,就是政府知不知道你的產業再做什麼。台灣目前企業要上市櫃,面臨最寫實的政策問題就是政府要求前兩年獲利不能虧損。這意味著電商業者為了把資源做最好分配,可能就要把研發、行銷費用都先省下來,才可以掛牌。但可想而知,市場環境轉換快,公司後續的經營情況將面臨挑戰,位也是為什麼企業容易被國外企業買走。
不過,為了讓電商產業生態圈發展更健全,政府將利用上市櫃會議,注入資源到電商業。目前政策方向主要對象集中於:高輸出力跨境電商、垂直領域品牌電商、傳產二代轉型電商。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目前公司營運發展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政策資源。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圖片來源:資策會產推處
延伸閱讀:中國跨境平台動作頻頻,做跨境這十點你必須先知道
親愛的讀者們,歡迎加入SmartM電子商務網LINE@,關注最新的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jarmoluk(CC
Licensed)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