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班龐大、速度奇快的列車,車名叫『網際網路』;而我們正位於舖設軌道前半公里之處,以確定不致墬崖。網際網路的發展從一開始的感覺就是如此,」這是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在他初創業之時所形容的網際網路,1994年,他放棄史丹佛大學博士班的學業,投入創業。
台灣出生、美國長大的楊致遠,融合東方式的謙虛和氣態度,和西方式的求變創新精神,他的故事,讓台灣的年輕人,在眼光緊盯著太平洋對另一端的雅虎之時,有一種與我同類的驕傲,讓他們深刻地感覺到,世界,可以因自己而不同。
(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的創業故事,鼓舞了許多年輕人)
開發世界級的軟體與服務,拓展做全球化的行銷,那個每天都有新網站服務冒出來的年代,台灣軟體工程師張天立創辦了博客來,時間上只比亞馬遜晚了兩個月;著迷於Internet新世界的台大研究生賀元,也在1995這年開始設計了給自己用的搜尋「搜尋網站」的搜尋引擎「IQ搜尋軟體」,然後政大研究生薛曉嵐將它變成了產品,在全世界賣掉了800萬套。
1999年,賀元與薛曉嵐的資迅人,成為半導體巨人英特爾在台灣唯一相中、投資的創業團隊,被媒體封為創業金童玉女的兩人,拿著一億元台幣的資金,向著美國矽谷最看好的產業領域,風風火火的前進。
(賀元與薛曉嵐創辦的資迅人,帶動台灣網路創業的熱潮)
資本的瘋狂,也攪亂台灣網路發展的一池春水,人人都捲入追夢的行列,那時候,還是初入行小記者的我,一個下午,可以有5場新網站上線記者會,地點幾乎都是選在富麗堂皇的星級飯店,我還記得,台上那些年輕的創業家們,閃閃發亮的臉,就算是最俗氣的想藉機撈一筆,在內心深處一定相信著什麼。只是他們沒有太多時間驗證。
繁華,留不住;失落,猛一聲地來。關於2000年4月美國網路股那場雪崩式的股價震盪,在美國,是個重新調整腳步的警鐘,讓網路創新的力量,從本夢比回到經濟本益比,反而是不在震央中心的台灣,網路泡沫化之詞,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靨。
(紐約時代廣場的Nasdaq訊息牆,見證著網路產業的興衰/盧諭緯攝)
「沒經驗」、「沒產值」、「說大話」,或淚或笑或怒或怨,賀元與薛曉嵐,並不想成為這個時代的紀念碑,但他們對於網路新世界的夢想,彷彿成了一個詛咒。
2000年創辦優仕網的高儷玲,當年推出的「共產檔」平台,讓使用者可以將檔案文件傳到平台上分享,後來甚至把它做到影音檔案,比起同是華人陳士駿做出來的Youtube,領先了五年,但獲得的迴響,卻遠遠不及。她還記得事業之初,拜訪著客戶時,說自己在做網路公司,「很多人都覺得我是騙子。」
在2000年2月創刊的《明日報》,號召了300位工作同仁、十餘位法人股東,一同動用4億新台幣資金,花費每天12小時以上的青春,進行這場台灣網路史上規模的最大探索,但這個行動在370天後失敗,宣告解散。
迷惑的時代,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路在何方。「一個新經濟的型態,沒有十年,無法成型。」當年網路股災時,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如此評論。相對於美國的持續探索,台灣年輕人雖然仍相信著網路的力量,但社會擁有資源的人,反而從此縮了手、關上了門,看不見那些以為就要熄滅的火苗,正在地底下形成烈燄,即將在某個時間爆發。
國內第一位網路評論作家、曾任智邦生活館總經理的陳豐偉,在2008年時就曾撰文指出:「具有創意的網路人不見得有現實感,但商場歷練豐富的投資人也沒有把握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缺乏具網路視野的高階經理人,應該介入時不介入,不應牽絆時卻互相牽制,許多新創網站,就這樣日漸冷清。」
2003年參與創立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林志銘說,一次參加一個基金管理會議,他問一位創投公司副總級的人物,為什麼不投資網路公司?「他說他覺得網路公司一無可取,寧願投傳產、至少看得到在做什麼。」
在此同時,美國的網路正進入另一個磅礡年代。2004年8月18日,Google於美國華爾街首次公開上市,首日漲幅18.34%。11年後,今年7月17日Google股價一度攻破700美元大關,市值達4685億美元,一天增加的市值,等於 1.3
個鴻海、4個聯發科。
也就在這一年,當大家熱烈關注Google上市之時,哈佛大學學生佐克伯(Mark
Zuckerberg),在校園的一角創立了臉書(Facebook),十年之後,他以352億美元身價,成為《富比士》全球富豪榜的世界第10大富豪,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臉書現在更成為Google的勁敵。
(Facebook創辦人佐克伯是史上最年輕的富豪)
右邊太平洋熱鬧著網路2.0,左邊的海峽另一端也風生水起。2005年,海歸派李彥宏創辦的百度,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2007年阿里巴巴於香港掛牌,融資116億港幣,刷新中國網路上市公司歷史規模;2008年,中國的網民已達2.3億,超越美國成為第一。2014年9月,阿里巴巴於紐約證交所上市,締造歷史最大規模(250億美元)的IPO募股金額,台灣此時反而靜默無語。
不論是資迅人、優仕網、或是《明日報》,許多現在網路上到處可見的服務,早就被這群網路人所預見。當年也是揭竿起義其中一人的詹宏志,回顧這段歷程,他說,《明日報》的挫折,不該是台灣網路整體的失敗,台灣整個網路產業的失落,不是來自於「做錯什麼」,而是「還來不及做對什麼」。
資本市場雖然不支持,但網路確實滲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而矽谷式的創新和進取精神,在仍這群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而網路的癮,也一直發酵。
在2003年的SARS風暴,電子商務解決了人們出門購物的恐懼,當時包括雅虎、PChome等主要電子商務網站,交易量都成長了20%;2004年,喜歡穿搭的女大學生周品均,抱著賺些零用錢的心情,以網拍的方式賣女裝,3年後,「東京著衣」營業額已經破億,到2014年,營業額更是突破20億台幣,還跨出台灣、進軍東南亞。
(交大學生簡志宇在宿舍裡架設的無名小站,後被雅虎收購)
2003年,交大學生簡志宇在宿舍裡架設的無名小站,推出網路相簿服務,2004年時,無名小站的會員已突破二十萬名,2005年正式成立公司,那一年,雅虎剛買下相簿網站Flickr,簡志宇沒想到的是,一年之後,雅虎宣布以約7億台幣買下了「無名小站」;2005年圖文作者彎彎,部落格在突破了兩千萬人次後,被出版社自轉星球相中,推出《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彎彎塗鴉日記》,熱銷24萬本,更高居金石堂的暢銷書排行冠軍長達一年,部落客素人出頭天。2006年2月,104人力銀行掛牌,成為台灣第一家上市的網路公司。
早年也是資迅人團隊,建置過酷必得拍賣系統的游士逸,1999年自行創業成立網勁科技,希望協助台灣中小企業利用網路的力量,開拓更大的市場。游士逸先後經營開店平台oBuy全買網、與雅虎奇摩合作網路開店頻道、進軍中國經營「淘寶台灣館」、創立每日一物購物網「瘋狂賣客」、經營線上金流品牌「台灣淘1站」,2010年2月推出城市通Citytalk,就算最後在資金壓力下把公司賣給東森集團,結束了事業,他也覺得值回票價。過去的10多年裡,他尋求資金的過程中,被拒絕了至少50次以上,但游士逸從來也沒離開過網路產業,「當年相信的事,其實都已經發生。」
不論是節省成本,創造溝通,或是促成交易,網路概念雖然在台灣投資大老眼中宛若泡沫,但在生活上,卻是層層疊疊地織起了服務的大網,全方位包圍網路使用者的生活動線。
縱使台灣資源不多,依舊培育出不少具體、完整、細緻的網路公司;縱然第一代的網路創業者燃燒了青春,看似沒有太多的回報,但那樣的熱血,還是灌澆了創業的養份,幸好有他們的堅持,在台灣以PC為主的產業面臨衰退之際,這個社會似乎仍累積出能持續前行的資產。
2008年由葉建漢成立的時間軸,在2013年被遠傳電信購併;2010年5月上線的來電過濾App服務「Gogolook」也在2013年被LINE母公司韓國Naver宣布以5.29億台幣收購。愛評網則獲日本NEC投資,TutorABC則獲阿里巴巴投資。
(遠傳收購時間軸科技後,共同打造全新行動服務品牌friDay)
就讀麻省理工學院的沈育德,2009年創辦StorySense,希望用人工智慧管理資訊,他們開發的電話查號服務「WhatsTheNumber」,則是被中國電話號碼資料服務「電話邦」以3.1億台幣收購。2011年,由31歲羅子文創立的盈科泛利,所開發的行動票券平台「活動通」,不但獲得高通、DCM、微軟投資,在中國市場用戶也已經突破百萬,每個星期全中國有超過3000個活動,都是透過這個平台辦理行銷與註冊。
這群年輕人,一樣仍有夢,都希望趁這個機會去挑戰更大市場。
現在任職於阿里巴巴集團的游士逸回顧這段歲月,「台灣不是沒有人創業,而是沒有機會做大。」自稱已不年輕的他說,看著新一波的網路創業熱潮,希望自己可以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大家一起思考,到底二十年後,台灣社會需要什麼?
然而,在失落的十年後,看似活絡起來的產業,台灣此刻仍深陷轉型的痛苦之中。二十年前與二十年後的現在,每一個熱心投入創業的年輕人,多數還是不受到家庭的支持與認可;掌握資源的長輩們,仍然視他們為不懂世界變化的小毛頭,但到底是誰不懂呢?在長輩們的眼中,投身網路的年輕人,沒有賺到錢,沒有得到社會位置,但對這群網路人而言,他們更在意的是,是否在過程中成就了自己。
「只要我們每天不斷地討論網路有什麼可能、發生什麼事,只要社會有足夠的注意力在這裡、有眼球在這裡,那就是資源!網路產業就會被注意到目前被忽視的程度,以及很多沒有被顯示出來的價值,」詹宏志評論。
「如果想到美國淘金熱,那你現在會非常沮喪,因為最後一塊金子也早已經被淘走了。但是對創新而言,它並不會被用完。每一件新的事物,都能夠產生兩個嶄新問題和兩個嶄新機會。」2007年貝佐斯在全球跨界組織TED年度大會上如此分享著他的創業心得。
狂想、摸索、失敗、再站起,做為一路以來記錄著台灣網路產業的記者,還是要繼續借用貝佐斯的話:「人們總是在嘗試新的方向時,會過度在意失敗。但是如果失敗可以帶來日後的成功,那失敗的代價其實很低。」
與其說台灣不重視網路發展,或許更是我們的社會,需要用新的眼光,看待所謂的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延伸閱讀:藝人網路創業失敗例子不少,葉全真靠保養品賺進億元營業額
原文出處:本文授權轉載自合作媒體創業小聚
親愛的讀者們,歡迎加入SmartM電子商務網LINE@,關注最新的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geralt(C.C. Licensed)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