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每天要做許多家事,還要處理家中大小事,如果身邊還帶著小寶寶,連出門添購家用品都是難題。因此,方便又好攜帶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就成了媽媽們的好幫手。他們常用手機瀏覽產品、找折扣和比價,而且瀏覽完後就直接下單,因此行動購物媽媽族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美國和中國有八成左右的媽媽們曾用行動裝置購物,在加拿大、巴西和英國,比重也超過五成。
媽媽族不僅是行動購物的愛好者,對行動廣告的接受度也愈來愈高,因此行動裝置已成為行銷人與媽媽們,高度互動並發揮影響力的絕佳管道。許多媽媽認為行動廣告可以提供不一樣的方案,甚至是更好的選擇。五成的媽媽族表示行動廣告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定,甚至幫他們就近找到需要的產品。
專業母嬰網站BabyCenter對美國家有八歲兒的媽媽族進行調查,發現發送折價券的行動廣告最受歡迎,而且比例逐年成長。提供附近商家的促銷優惠則是第二名,佔30%(如下圖)。
資料來源:MarketingCharts
BabyCenter也調查了美國、巴西、加拿大、中國和英國18至32歲的千禧年世代媽媽。相較於針對他們年齡層和生活型態的廣告,美國、巴西、加拿大和英國更愛能幫他們省錢的行動廣告,例如促銷或優惠。中國對兩邊的比重差不多。千禧年世代的媽媽們對原生廣告的信任度也隨地區而異,美、加較低,巴西則約為美加的兩倍,尤其是有質感的內容,例如教育文或影片。中國的信任度則介於巴西和其他三國之間。
有趣的是,廣告內容中有小孩照片時,最容易吸引媽媽注意,其次是家庭照和抱著嬰兒的媽媽照(如下圖)。
資料來源:BabyCenter
X世代重實用、千禧年世代重感性
不同世代的家長有明顯不同的需求,因此對行動廣告內容的偏愛與受影響度也會不同,例如戰後嬰兒潮的X世代家長偏愛可直接幫他們解決問題的產品,千禧年世代的家長則對能提升幸福健康的感性廣告與產品較能產生共鳴。
因此,專攻家長的情感弱點,尤其是千禧年世代的媽媽族,是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家長的擔憂與不適感為行銷人提供了透過產品帶給孩子幸福的行銷入口。提供貼近家長需要,而且和產品有關的活動也很有幫助,因為家長比較喜歡跟具有社會責任的廠商買東西,清潔用品品牌汰漬為災民提供免費洗衣服務的Loads
of Hope、 Dannon為乳癌基金會募款而推出的Cups of Hope,以及TOMS
Shoes每售出一雙鞋就捐出一雙鞋的One for One都是很好的例子。
親子教養或媽媽族部落格能幫助行銷人掌握家長需求,因此多關注這類部落格,並透過調查、焦點團體與一對一訪談等方式,都有利於找出吸引家長購買的心理開關。每個族群中都有較具影響力的媽媽,這些人樂於分享資訊並提供建議,而且通常是科技嚐鮮族,因此是網路影片、折扣網站和社群媒體的常客。換句話說,這些人很適合做為廠商在社群媒體或口碑行銷的品牌大使。
通常當家長用慣了某品牌的嬰兒用品,就不會換來換去,品牌忠誠度高,因此用對方法,就能藉由回流率持續創造營收。
延伸閱讀
影片行銷原來可以這樣玩,雀巢把教育融入行銷又提升品牌形象
參考來源
Adweek、InMobi、Art
Institutes、Marketing
Ch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