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將阿里巴巴誘人的公開募股榮景拋之腦後,現在是時候認真研究整個中國電子商務以及實體店面零售業的情形。
美國銀行在這週公佈的報告,關於「電子商務vs零售業:主導權轉移到消費者手上」,銀行肯定的表示電子商務和實體店面零售業會有一場嚴肅的戰爭。原因是消費者在購物時,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不再單純是被企業端的行銷給左右,而主導權轉移到消費者手上,對企業端也是一個新的考驗。換句話說,在這場戰爭中,贏家和輸家會立刻出現,過去快速成長的情勢,也會漸趨穩定下來。
美國銀行說道:「科技的進步創造了新電子商務時代,減少訊息的不對稱、社會聯繫更緊密、擴增零售業的觸擊範圍、追求更好的購物體驗以及社會參與感。這是第一次,消費者有主控權,使得消費市場的遊戲規則改變。一別過去習以為常的O2O行銷方式,現在誰能夠抓住消費者的胃、跟上消費者的改變,才能不被淘汰的生存下來,並且蓬勃發展」。實體店面零售業及電子商務將各自面臨不同的挑戰。
美國銀行表示,實體店面零售業要面對的是「能力的鴻溝」。現在,不能只是去了解自己的客戶,還必須重視行銷和給顧客的消費體驗,如何讓消費者願意離開家裡,去到實體店執行消費,是零售業的考驗。否則消費者只會想在家使用電子商務進行購物。零售商在尚未想到用產品供應鏈及物流的方式來減少成本前,只重視實體店的所在位置,而非考慮到消費者本身。零售商也沒有控制價格及銷售量,只能依賴賺進來的錢,希望它可以多於成本,獲得利潤。
美銀的報告又指出:「零售商的問題在於,沒有將產品差異化、供應鏈的效率以及消費者服務視為優先處理的項目,這樣會導致無法控制自己銷售了什麼、產品間是否有差異或同質性過高、沒有控制售價、不了解自己的消費客群、也不知道該怎麼去服務自己的消費者」。
而在電子商務所要面臨的挑戰,則是不同的賣家都試圖想要砍商品售價,來增加自己的市場競爭力(這也是為何50%的中國網路消費者,會選擇用電子商務的購物方式),但這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後果。
「今天的中國電子商務,讓人想起美國90年代末期的科技股泡沫,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的成長,使得許多電子商務賣家願意犧牲初期、短期的利潤,去獲得更多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他們必須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免費的物流運送,才能從海外跨境電商的競爭下,脫穎而出」。
然而,美銀認為,電子商務零售商的存活以及逐日增加的市場佔有率,最終會反映在商品價格的成長上。這在未來三年內絕對會發生。另外,若是實體零售業可以變得越來越有效率及更重視消費者,那麼這兩種零售商發展就會較為穩定。
美銀覺得電子商務將結束它高速的成長,並在三年內進入穩定成長的階段。更多的線上成本和其他因素會降低其利潤,同時,電子商務本身的市場模式,會去彌補這一塊。最終,若是這兩種零售型態可以融合並且相互合作,便能在電子商務平台提供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在這條顛簸的路上,美銀也呼籲電子商務賣家跟零售商,應該儘速適應主導權轉移到消費者的經營模式,才能在高度競爭且變化快速的電子商務產業裡生存下來。
延伸閱讀
東南亞不再是外勞輸出的刻板印象,爆發性的行動商機超越台灣想像
參考資料
businessinsi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