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ws100 | SmartM 電子商務X網路行銷學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誰是K世代?他們是網路原生代,追求理想的自我與未來

$
0
0
在行動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下,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機,一有空閒時間就是滑手機。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資料,將近年來受到網路影響最深的兩大族群,分別定義為1980年後出生的千禧世代 (1980-1994 出生),以及 1995年後出生的K世代。英國衛報詳細的探究如下: K世代 現年14-21歲(1995-2002年出生),又稱Z世代。英國知名經濟學家Noreena Hertz稱這群年輕人為K世代(參考資料1),他針對西方國家現年14-21歲的青少年進行觀察研究,有以下的發現: 發現他們認為自己生於一個艱困且不公平的世界,並且不斷地掙扎著。 同時,K世代比我們想像的孤單,不論在網路或現實生活中,他們都渴望連結,比起網路,更喜歡面對面的互動。 千禧世代 現年22-35歲(1980-1994年出生),又稱Y世代,也是受網路深刻影響的第一個世代。以兩個族群對網路的熟悉度拿來比較:K世代從小就接觸網路,根據資策會2009年調查,台灣家戶連網普及率為78.7%,其中有七成以上使用寬頻連網。也就是說,在K世代念小學時,網路已是他們生活中唾手可得的資訊來源;而另一個角度來看,千禧世代開始高頻率接觸網路則是約從國中開始。 在台灣,K世代和千禧世代都是受網路影響甚鋸的兩個世代,其中K世代接觸網路的年紀更是從小開始。本文將藉由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數據一探究竟,進一步掌握同樣處於14-21歲時期的K世代(2015年)與千禧世代 (2008年) 間的差異,並試論台灣K世代和西方K世代的異同點?。 K世代,更有自信 就如一般對於青少年的理解,普遍一般青少年對社會的認同度都不會太高,認為大人不懂也不理解他們。根據E-ICP資料庫(見圖1),以疏離感和自我態度來分析,東方線上比較同處於14-21歲時期的K世代(2015年)和千禧世代(2008年)發現,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兩個世代同樣都對社會缺乏信心或認同,近3成認為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不需要多為社會付出什麼;而若是為了迎合大人們的期待,其中約60%覺得自己常需要做一些不喜歡的事;關於個人能力,兩個世代的青年都有高達9成的比例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相對比較兩個世代來看,身處14-21歲的K世代對自己能力感到自卑的比例只有26.4%,然而同樣身處14-21歲的千禧世代卻有33.1%的比例。可以感受到當前的K世代,在個人能力的認可上較千禧世代更有自信! 享樂、自我是K世代的生活主旋律 進一步以身處青少年的兩個世代,探究其對工作的看法(見圖2)。K世代與千禧世代青年普遍對社會認同度低,缺乏信心,因此他們更認為靠自己、培養個人能力是很重要的,8成左右認為擁有好的學歷才能獲得較好的工作機會。若比較兩個世代則可以發現:K世代更以個人為中心,認為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幫助自己能有更好的生活享受,有近7成5的工作目標是賺取享樂的金錢,也遠高於千禧世代的看法(64.2%)。因此,K世代對公司的忠誠度也相對較低。 友情質變的K世代 友情,亦是青少年生活必須深入探究的一大重點!根據E-ICP資料庫中的內在價值觀模組分析發現,超過6成的K世代和千禧世代青年認為和朋友在一起時能夠感到充實滿足,同時也有約2成的他們在現階段最想獲得友情。不難看出,同學或朋友間的社交活動對青少年們的重要性,也可推想這個年齡層的消費者受到同儕影響的可能性。同樣的,比較兩個世代來看,卻有個相當有趣的發現:K世代比千禧世代來的較不重視友情(見圖3),62.2%的K世代覺得和朋友在一起感到充實滿足,低於千禧世代的67.7%;而K世代想獲得友情的比例也只有17.2%,千禧世代還有20.9%的比例。友情似乎對於K世代的重要性下降了!兩個數據都凸顯了「友情」在新一世代已有質變的狀況。以下我們將從網路切入,了解網路對於千禧世代與K世代在交友上的影響。 網路,認同感、自我肯定、人際關係的樞紐 根據2015年E-ICP資料庫,89.9%的K世代主要以社群網站來了解更新友人們的生活狀況,並且認為自己在同好或網路社群裡能得到認同感與自我肯定(90.9%)。若將兩個世代相比,74%的K世代認為網路提供他們交友的機會,遠高於千禧世代14~21歲時的67.2%;但當K世代感到寂寞時,僅有59.5%會找朋友一同出門玩樂,其比例卻低於千禧世代的64.2%。由此推測,K世代在社交場域的選擇上,出門玩樂的比例已不如以往的千禧世代,漸以網路為生活的全部樣貌。然而,K世代的在社群網站的使用行為又什麼不同呢? 社群不只有臉書,真實的他們或許藏在其他社群網站 關於社群網站的使用,除了幾乎人人都有的Facebook外,根據E-ICP調查(見圖5),K世代也喜愛使用以圖片視覺為主的Instagram,其使用比例為18%,高於現年22-35歲的千禧世代近2倍。 東森新聞曾報導(參考資料3)Instagram受歡迎的原因,其中包含界面乾淨、長輩沒在用、隱私性高(可不公開帳號,追蹤需同意)等。同時東方線上也訪問了現年21歲,在南部念書的女大生Gigi,她提到:「IG都是年輕族群,自己的朋友在用。而臉書,現在親戚爸媽也都會用,就比較不太敢盡情發文。」更進一步詢問其現在仍在臉書發文的原因為何,Gigi表示,「發給爸爸媽媽親朋好友看的,因為像我發文,媽媽可能就會問什麼什麼之類的,所以就會覺得久久發一次就好,哈哈哈哈哈。」因此,K世代在社群上發表的內容會因閱讀者的身份而有所不同;過度普及化的Facebook讓他們覺得有種被長輩監視的感覺,進而降低更新頻率,或是「客製」適合給臉書好友們看的發表內容,甚至他們會另闢其他平台如Instagram,進行「真正的」網路社交。 藉由高頻次觀察他人近況,獲得連結與認同 進一步來看K世代與千禧世代在網路社群上的使用頻率(見圖6),兩個世代皆約莫7成5比例以瀏覽他人社群網站為主,更新自己的社群為輔。 在更新個人社群方面,42.7%的K世代每天至少更新1次以上,遠高於千禧世代的33.4%。但千禧世代更新頻率較低,或許是因為千禧世代使用網路社群時已進入職場,其生活重心不再是僅是社群上的活動更新。但可以確定的是,綜合上述,K世代們除了高頻率的更新個人網路社群,同時他們也藉由瀏覽他人社群來了解生活中的大小事,來了解周遭的友人們做了哪些事情或是目前關注哪些議題,甚至藉由觀察他人發文尋求連結與認同感。 網路是展現另一個自己的場域,營造理想的自我或他人認同的自我 網路社群對某些人來說就像是線上日記,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與親友分享。但對社群重度使用的K世代來說呢?與Gigi進一步聊到Instagram時,她曾提及,「IG在幾年前比較少人用,那時候發文可能就比較沒有壓力,現在大部分的人都在用,就好像回到以前臉書大家都在比讚數之類的。」由此可發現,對K世代來說,當身邊使用某個社群網站的人或追蹤自己的人越多,不論使用者的身份是誰,他們在發文前的考量也就越多。就像Instagram,雖然追蹤自己的都是屬於同一個年齡層的人,一但關注自己的眼球數越來越多時,K世代們可能也會漸漸開始在意自己在虛擬世界中的形象,並小心翼翼地經營著,就如同目前網路上受到關注的網紅或網美,社群網站就像他們生活的實境秀,生活大小事都能當成一則貼文分享,但他們的現實生活真的如同社群裡所記錄的一般嗎?追蹤者們卻不得而知。 社交經營注重網路大於現實 除了網路社交上的行為,東方線上進一步了解K世代現實生活中與友人的互動情形。K世代已離不開網路,近7成認為一天沒有網路猶如與世隔絕,雖身處於現實生活中,他們仍然相當關注網路上發生了什麼事,友人們更新了些哪些狀態。 台灣K世代大剖析 綜合以上分析發現,西方的K世代不盡然完全等於台灣的K世代,雖然他們都對社會無法認同,有自己的想法,也以個人為中心,也同樣渴望連結。但對台灣K世代來說,目前的網路社交與校園中的日常相處,似乎已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認同與連結,在感到寂寞時,他們不比千禧世代青年更想約朋友見面,也不像西方K世代如此渴望與友人面對面的互動。根據分析,東方線上發現台灣的K世代是: 想要被看見:激勵我努力走向理想的未來路上 以自我為中心的K世代相較過去的千禧世代更肯定自己,他們認為讓自己更好才能幫助自己擁有更好的未來。另外,他們也渴望被肯定,因此,為了被看見,會激勵他們更加努力並追尋想要的未來,抑或發覺自己意想不到的潛能及創意。 網路上的我,是我所追求的「理想我」 網路社群上發表的文字、圖片都代表著自己,向他人傳達著我是個怎麼樣的人。在意他人眼光的K世代,追蹤人數與發表內容謹慎性成正比,也因此網路上的發文是他們經過一定思考後而展現的自己,同時也漸漸在網路上形塑出K世代自己所謂的「理想我」。 因為網路社群風氣盛行,近年來因網路而爆紅的素人越來越多,例如網路紅人江佩諭,20歲的她就像一般大學生,走在路上並不會特別注意到她,但個人臉書卻超過57萬人追蹤;另一位有「中學生女神」之稱的紀卜心,因為外型可愛亮眼,在臉書上也超過60萬人次追蹤,她的穿搭與造型也受到不少中學女生模仿與參考。江佩諭與紀卜心雖外型不同,但她們都同樣在網路上與網友們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且喜愛和網友互動,也因此與追蹤者有很高的黏著度。在這個現象下,網紅們在網路上有一定的號召力,也因此延伸出不少行銷商業運用。 延伸思考:網紅 vs. 行銷 擴散品牌、產品能見度 新品牌或新商品最需要的就是能見度,追蹤人數動輒數十萬以上的網路紅人則能提供平台幫助品牌或商品在短時間內曝光,將人氣變成買氣。但如何從茫茫「網紅海」中尋找適合的合作對象,則又是品牌們面臨的另一課題。 紅得快,消失的也快:生活小事的共鳴或許能吸引眼球久一點 K世代不僅藉由網路社群社交,同時也尋求連結,當網站發表的內容對日常產生共鳴,其黏著度和主動關注程度也將會提高。另一方面來看,網路讓爆紅速度快,也讓網紅產生的影響力相當驚人,但網紅人氣能否長久,則取決於他們如何經營個人的自媒體,讓追蹤者維持其忠誠度。        延伸閱讀 中國二胎政策全面實施,台灣品牌的機會在何處? 原文出處  授權轉載自合作媒體東方線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