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最大科技公司Garena旗下移動電商平台Shopee日前宣布,成立第一年GMV達到18億美元,平均月度增長43%,12個月內吸引100万賣家。其中GMV超過有「東南亞最大電商」之稱的Lazada今年3月發布的13億美元,這是否意味著東南亞電商老大座次更換?又將帶來怎樣的血雨腥風?
電商平台的數字說明了什麼
GMV雖然包括了取消訂單、拒收、退貨、刷單等多種情況,但依然是衡量電商平台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這18億美元是否宣告Shopee已從數據上超越摸爬滾打五年之久的Lazada?戈壁創投東南亞合夥人邱家睦指出,Shopee比Lazada多了台灣市場,而當地又是Garena早期遊戲業務的重要市場,所以直接比較運營數據並不公平。該說法得到Shopee跨境部門負責人Hans的確認:「Garena在台灣地區的品牌、人才、技術能力以及銷售管道都對Shopee的成長大有裨益,該地區是我們兩大營收市場之一,而Lazada並未覆蓋。」
億邦動力網通過郵件詢問Lazada香港跨境部門如何看待Shopee的崛起,截至發稿時未收到回覆。無論如何,對比Lazada五年13億美元,Shopee一年內的成長頗為矚目,這與大手筆的補貼不無關係。一方面,按照東南亞某代運營商的說法,Shopee在B端的物流補貼多、免收佣金,可稱作「現階段當地最適合入駐的平台」。
另一方面,頻頻推出針對C端的折扣,9月以來有9.9、10.10、11.11、12.12四次大規模促銷活動,10.10期間相關關鍵詞還登上了印尼twitter的熱搜榜。燒錢似乎是電商甚至整個互聯網創業難以避開的路徑。2015年Lazada的GMV首次超過10億美元,與此同時燒錢程度令人咋舌——在未實現盈利的情況下,成立四年間經過六次公開融資籌得7.1億美元。不過,相比Lazada參建物流、支付的重度投資,Shopee的壓力看起來小一些。
2016年8月的一次公開活動上,Garena董事長Nick Nash表示,Shopee用戶獲取成本大約為其他公司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燒錢程度並不大。當被問到計劃何時停止補貼並向賣家收費時,Shopee表示暫無時間表。「現金流現在十分健康,因為我們的市場效率和用戶忠誠度比競爭者更高。」
1年18億美元平臺本身有何魅力
作為一個專注移動端帶社交屬性的P2P電商平台,Shopee從模式到產品吸取各家之長,這也是其如此快速吸粉的原因之一。因為Shopee和Lazada同在中國招商,又分別受到騰訊、阿里巴巴的蔭護,二者在中國有瑜亮之爭,但回到東南亞本土直接對壘的則是C2C電商平台。
以新加坡為例,針對個人賣家的免費平台Carousell、Gumtree最先受到威脅。前者定位為移動二手交易市場,主打「兩分鐘商品上架」,類似Instgram照片牆的頁面頗為精美,同時按照興趣和地域形成初具社交屬性的群組;後者是從PC走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老牌分類廣告網站,類似中國的58同城,勝在商品豐富和個性化頁面(根據瀏覽記錄推送)。二者霸占市場數年,Shopee盯准「無物流,無支付」的管理空缺一舉殺入,實行隨拍即賣,免上架費、手續費、運費,因而快速被用戶採納。根據AppAnnie的數據,上線不到兩個月衝入新加坡購物應用榜單前五。
當然,雖比較Carousell、Gumtree有所進步,但Shopee的服務環節還不甚嚴謹。譬如,東南亞和台灣地區的C2C平台上一般由買賣雙方私下交易,先付款再發貨成為通行方案,一位來自台灣地區的賣家向億邦動力網表達了對Shopee的不滿。「蝦皮的管理太差了,好多貨到付款的單沒人收,平台對這種顧客沒有記錄、沒有懲罰措施,我又沒有看到客服。我現在都把蝦皮當作展示平台,讓顧客去露天或者雅虎交易。」
Shopee台灣版截圖
在社交電商方面,除擁有分類目瀏覽、搜索和千人千面推薦等功能,Shopee頁面初具目前淘寶的雛形,用戶能看到自己或朋友關注的店舖的新品推薦、好友點贊產品。Shopee還簡化Instagram賣家遷店步驟,這也是其獲取賣家和買家的重要渠道之一。
當然,社交屬性不是光有群組和好友就能解決的。貝恩諮詢預計,2016年東南亞社交電子商務佔電子商務銷售額的30%,Shopee的競爭對手正是添加了點擊購買功能的Facebook和Instagram。Facebook已在泰國和網絡支付服務Qwik展開合作,消費者可以到ATM上轉賬支付購買。eMarketer預計至少90%的東南亞社交網民使用Facebook,從數字上看Shopee並不輕鬆。
獨角獸的孤獨與尷尬
外界有聲音猜測,Shopee如此「拼數據」源自母公司Garena的上市壓力。Garena在資本方面一路順風順水:天使輪來自「亞洲最顯赫家族之一」,A輪沒有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和戰略投資(Strategic Capital),B輪直接跳入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 ,而且因為在早期就有了造血能力,A輪和B輪間隔四年之久。但是,這個估值接近40億美元(3月D輪融資)的東南亞獨角獸(當地以10億美元為界,Go-jek約13億美元,Lazada約15億美元,Grab約30億美元)卻被上市難到了。
公開報導顯示,Garena計劃選擇美國,或許還會在東南亞某個地方二級上市,但目前還沒有明確時間表。兩年前,Garena挖來效命General Atlantic(美國泛大西洋資本集團,知名私募基金)十二年的Nick Nash,被視作謀求IPO的第一步。新官上任後頻頻以「董事長」身份公開亮相講解公司商業思路,而此前Garena及其掌門人Forrest Li(新加坡公民,生於天津)低調得與擅長演講、寫PPT、Presentation的互聯網行業「格格不入」,甚至一年內只發過兩份公告。
億邦動力網找到了Nick Nash在9月某活動上對Garena上市的評論:「東南亞有很多公司都有上市的能力,但關鍵在於一家上市公司能獲得成功所需的內部和外部條件是什麼。一方面,要選擇合適規模的證券交易所。現實十分殘忍,市值低於50億美元的公司已很難得到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投資者的注意。另一方面,保證有一個QIPO (合格的上市)。我們的投資方在資金上一直持支持態度,股權結構健康,但更多估值在20到100億美元的東南亞公司有過多優先股等,上市後市值會從上一次融資的數字逐漸下跌,非常尷尬。」
可見,擋在Garena面前的主要有兩大難點:上市地點和市場反應。
新加坡、澳洲和香港這三大亞洲科技公司常選擇的「廟堂」難以容下Garena的體量,且香港偏愛中國公司,可赴美的底氣又不足。
Garena在講的故事
除了打下漂亮的業績,增加底氣的另一方法在於講好故事。在東南亞互聯網巨頭中,Garena估值最高、成立最早(2009年,與中國的知乎、美團網接近),以網游起家,後引入支付和電商。初期構想是將騰訊的成功模式搬到東南亞,後來決定採取騰訊+阿里巴巴的模式,被稱作「老大哥」的騰訊參與了Garena D輪(包括)以前的每一輪融資。
另一位新加坡投資人告訴億邦動力網,Garena的核心業務遊戲發行吸金能力十足,但缺乏上市所需要的「故事」, 所以需要社交、支付、電商來創造更大的商業想像空間。
按照Nick Nash如今的說法,參考中國及其他國家,公司在創立初期認定,正如搜索引擎之於90年代,聊天(chat)將是3010~2020年的主流範式(Paradigm),所以陸續建立起聊天+內容(遊戲)、支付、聊天+電商的三大業務線,即Garena+、Airpay、Shopee,其中支付工具起連接作用。
「就好像退回十年,馬雲和馬化騰坐到一起說『咱們一起做個支付』。」Nick Nash說。與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中國巨頭的野心勃勃不同,Garena無計劃橫向擴展業務線。「三大業務是我們能力的極限與最佳狀態,而且暫無拆分發展的計劃,以支付深度綁定遊戲和電商,三者能夠形成動態平衡。以後的發展路徑是縱向延伸,比如通過Airpay向賣家提供貸款。」
根據Nick Nash描述繪製
對於Shopee的商業構想,Nick Nash如是解釋:根據成本和回報期待的不同電商有四種基本模式,在重資產(自建物流、倉儲等)和輕資產(純平台)、 3C(6~7%的毛利潤率,男性為主,客單價高,頻次低)和非3C(30~40%的毛利潤率,女性為主,客單價低,頻次高)兩個維度上自由組合(如圖),各有各的市場,譬如重資產+非3C可能是垂直時尚電商,重資產+3C和輕資產+非3C分別成就了京東和淘寶天貓,二者市值分別為350億美元和2000億美元(阿里巴巴)。
未到逐鹿中原之時,鹿死誰手焉可知
Nick Nash暗示Shopee延續了阿里巴巴走過的高市值道路,但他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環——盈利,這也是Carousell和Gumtree面對的尷尬。參照中國電商發展史,eBay以上架費為生,但因淘寶的免費策略而敗北,一家獨大的淘寶後來通過直通車、鑽展等賺得盆滿缽滿,那麼廣告費會是Shopee的星光大道嗎?
Shopee方面對此給予「暫不透露」的回應。此外,B2C或許也在Shopee的選擇範圍內,如果成真則在本土市場直接挑戰Lazada。事實上,Shopee最近避諱提及C2C,Hans告訴億邦動力網:「我們正在向B2C方向轉型,大賣家的比例逐步增長。」「東南亞電商電商滲透率才不到5%,大局遠遠未定,尤其在B2C領域,競爭才剛剛開始。」戈壁創投東南亞合夥人邱家睦總結道。
延伸閱讀
阿里巴巴攻東南亞市場:併購Lazada打的是什麼算盤?
原文出處
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