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資料蒐集的正義性如何定義?澳洲臉書發生年輕人情緒資料蒐集案,傳被高階主管透露給廣告主擬定廣告策略,對此,臉書表示目前仍無針對情緒的瞄準工具。
澳洲臉書被踢爆,兩名高階主管蒐集年輕人的情緒資料,提供給廣告主制定廣告策略,對此,臉書表示此資料全採匿名制,且尚未提供相關瞄準工具,而單就將數據提供給廣告商這點,臉書已違反澳洲當地的兒童廣告與行銷法。
中央社報導,根據《澳洲人報》,兩名臉書澳洲高階主管書寫23頁的文件,透過演算法,用貼文蒐集了640萬中學生、大專生、澳紐職場新鮮人的情感資料,並標示出「年輕人需要增加信心的時間」,且資料中顯示,當年輕人感到無用或沒安全感時,相當適合接受廣告訊息。
新浪科技報導,臉書表示,公司確實曾將感到不安或無力的年輕人數據,展示給廣告主作觸及之用,同時也聲明這種作法未遵守公司流程,但目前臉書並未提供任何以情緒為標籤的廣告工具。臉書解釋,情緒分析數據是澳大利亞一名研究員完成,目的是幫助廣告主更了解用戶在社群上的行為,且過程全採匿名制處理。
中時電子報報導,早在三年前,臉書就曾經因為對68.9萬名用戶進行實驗而被抨擊,當時結果顯示,社群平台上的資訊操作,可以影響觀看者的情緒,此次文件內容包括年輕人緊張興奮、害怕恐懼等時刻的資料,利用年輕人的情緒數據擬定廣告策略,已經違反了澳洲當地對兒童的廣告與行銷法。
延伸閱讀
資策會創研所:台灣平均一人有4個社群帳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