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沒有程式能力又缺乏高資本額,逗派從測試市場、技術成長到保守前進,成功經營出全台首個學生P2P借貸平台,並開發聊天機器人推播案件,達到平均10秒內成交的高速媒合。
因應科技快速發展,傳統金融被迫轉型,新興的金融科技孕育而生,P2P(Peer to
Peer)借貸平台,由平台擔任媒介角色,協助借款人與申貸人媒合、成交。這類平台在歐美發展尤為成熟,以美國Lending
Club為全球龍頭,全美市占率75%,而在台灣,隨著金管會宣布無違法且不管制後,各種形式的P2P平台也逐漸發展。
逗派(Doghpack)以學生族群為申貸人,是台灣目前唯一一間專屬大學生的P2P借貸平台。營運至今10個月,逗派已達1100名會員,核准超過427件申貸案,僅1筆壞帳,逗派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偉元原在香港從事金融業,因畢業之初曾向銀行申貸預繳香港房租遭拒,回台後萌生了學生P2P借貸的想法。然而,缺乏科技技術與大筆資金,逗派如何從無到有?鄭偉元分享自己的創業歷程。
從Google表單起步,用最簡單的方式測試市場
起初用Google表單試營運進行市場測試,沒想到成交筆數每個月翻倍成長。鄭偉元指出,逗派2016年9月開始試營運,用最低成本的方式測試市場接受度,當時分別建立借款人與申貸人的Google表單,只要看到申貸表單有人填寫,就寫訊息或打電話給借款表單上的人,契約也是人工用Word手打,那時第一個月只成交3筆,沒想到做到2.5個月,每個月成交筆數都是前一個月的翻倍以上,才慢慢確定P2P平台在台灣有市場。
創業之初是內部的成本緊縮期,低成本驗證是最有效益的方法。鄭偉元提到,創業初期自己看了很多相關書籍,內容大多都鼓勵創業初期不要做到太完美、功能足夠就去測試市場,所以當時雖然每一筆訂單都用最人工化的方式成交,但也讓逗派用最低成本,測試出學生借貸的可行性。
聊天機器人推播完成契約,平均案件10秒內成交
但在第三個月冒出21筆訂單時,逗派就已經忙得天翻地覆。鄭偉元很清楚人工接單並非長久之計,於是在營運第二個月起,便開始自行研究程式,試圖製作符合需求的P2P網站,但還沒學會網站架設,1.5個月製作出來的聊天機器人(Messenger
Bot),卻成為逗派有利的協作工具。鄭偉元表示,逗派應該是全台唯一一家建在臉書上的P2P借貸平台,雖說是因程式能力不足建出網站,才使用聊天機器人當救火兵,卻也讓借貸媒合變得更即時、更方便。
現在,逗派透過聊天機器人推播案件,平均申貸案送出不到10秒,就能找到借款人。鄭偉元解釋,案件透過聊天機器人推播,一放上,逗派600位的放款人即可立即收到廣播,就像朋友傳送訊息一樣,借款人可以馬上查看資訊,契約也從資料庫抓取,直接製作成一份符合民法規定的PDF檔,雙方可以直接在訊息內點選同意,契約便成立,所有程序全在Messenger中一「指」解決,借款人不必特地到平台網站,也不需額外下載App。
逗派能夠如此快速地完成借貸案件,歸功於金管會給予P2P的自由。鄭偉元進一步解釋,在民法上,只要雙方意見表示一致,契約即可生效,因為P2P借貸平台不屬金融機構,金管會也表明P2P並非其管轄範圍,所以不像銀行需要簽名、印章,成交自然更快速。
透明化雙方資訊,採保守方式循序漸進地經營
除擔任媒合平台外,逗派不停在借與貸中間擔任平衡的角色,盡力讓訊息透明化。「曾經有位借款人在平台上投資近百萬,我還打電話告知對方這項投資風險很高,」鄭偉元分享,由於逗派並無保本機制,加上申貸者多是沒有正職薪資證明的學生,逗派希望訊息能夠透明傳達,借款人才會意識到風險,如:打工現領工資的學生,逗派會明列申貸人無實際薪資證明,讓借款人清楚瞭解申貸人的還款能力。
不同於多數新創先投入資本再賺錢,逗派先拿到營收才劃分資源。鄭偉元指出,在經營思維上,逗派的作風較為保守,以投放臉書廣告為例,多數企業會依照成效預估的營收決定廣告投放預算,成效好就多投,事後再從營收將資本回收,逗派則是從已獲得的營收去撥預算,如此作法雖比較難在短時間快速散播,但是經營者需承擔的風險較低。
延伸閱讀
一年半突破2萬會員、放款1.5億》P2P借貸平台「信用市集」的3大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