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人們每天平均使用手機超過200次,但行動廣告卻只佔數位廣告預算的13%。手機的外溢效果很大,衡量廣告效果時,不要只專注於手機導購的數字,而要在乎整體的銷售。
手機對你的人生有多重要呢?
根據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的研究,一般人平均一小時看
13 次手機,一天會使用超過 200 次。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更顯示,30%
的人願意為了手機而放棄與朋友見面,33% 的人願意一年沒有性行為來交換使用手機的權利,45% 的人願意放棄假期,甚至有 55%
的人願意放棄晚餐。
在著名的馬斯洛人口金字塔中,溫飽被當作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而手機現在已經重要到可以與這些需求相提並論了。
然而,儘管人們的生活已經與手機緊緊結合,但廣告主卻對於「在手機上投廣告」興趣缺缺。所有使用多媒體裝置的時間中,手機佔去了
25%,但廣告主卻只將 13% 的數位廣告預算投資在手機上。
行動廣告外溢效果超乎想像
廣告主可能會為自己辯護,行動廣告的預算少,是因為行動廣告的導購效果不佳。
然而,這些廣告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人們的行為並非總是線性的。廣告者的邏輯總是認為用戶看到廣告,隨後會進入網站,最後完成訂購,並以此來衡量廣告的成效。但實際上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人們看到廣告後,隔了兩天才從電腦上下單購買。
用戶的行為並不是線性的,甚至還是跨裝置的。
根據諮詢公司貝恩的研究,超過七成的智慧手機用戶會在去實體店面前用手機查評價,超過五成手機廣告對導購有中或高的影響力。手機在用戶決策的流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我們往往不知道客人在踏進門前,究竟在手機上做了多少的功課。
而這也揭示了一種特殊現象:行動廣告的外溢效果極為強大。根據諮詢公司貝恩的研究,每當廣告主的屏幕上顯示行動廣告帶來了
100 元的營收,實際上會有另外將近 90
元的營收是受行動廣告影響導購,但卻沒有被系統歸因爲行動廣告的功勞。換言之,所有行動廣告的導購效果都應該乘以 1.9 倍。
但行動廣告不受重視的原因不能單單只歸責到廣告主身上,廣告通路的許多作為也讓廣告主卻步。
製作者心中無行動廣告,用戶眼中自然無行動廣告
獵豹移動全球銷售總經理陳維邦就曾經以「蓋版廣告無處不在,是品牌主和讀者雙輸」為題,論述蓋版廣告干擾用戶閱讀,又引人誤點,造成很差的用戶體驗,但廣告主卻要為這些無效的誤點擊流量付費,長久下來讓廣告主卻步。由於手機螢幕小,誤點擊的狀況在行動廣告上更為嚴重。
行動廣告的格式往往也不適合從手機閱讀。用戶有超過 90%
的時間垂直使用手機,但廣告卻是從電視照搬過去的水平格式,根本連字都看不清楚。許多廣告版位甚至根本不為手機族群設想,舉例來說,Facebook
的手機用戶數量遠遠超過電腦用戶,但臉書的廣告版位至今仍只有橫式。
另一個例子則是廣告內容完全不為行動用戶設想。用戶使用手機時,注意力只有三秒或更短,如果無法馬上引起用戶興趣,廣告就會被迅速跳過。但許多廣告內容卻仍然以「廣告會完整播放完畢」的電視廣告邏輯來製作,前三秒根本還在鋪陳,手機用戶卻已經把廣告關掉了。
行動廣告不應該只是數位廣告的子項目,兩者從製作邏輯到應用場景都完全不同。人們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廣告產業的思維也得要趕快跟上。
行動廣告的投放六秘訣:
1.
盡量把廣告投在手機友善的網站或平台。根據研究,37%的人喜歡在被優化過手機介面的網站買東西,71%的人預期網站在手機上的讀取速度會和電腦一樣快。
2. 建立針對行動用戶的
PPC 廣告策略。例如升高對行動載具的 bidding 金額,可以有效地將資源集火到行動載具用戶上。
3.
建立APP廣告的策略。研究顯示用戶使用手機時,有一半的時間花在APP內。APP
的取向分得很細,可以幫助廣告主更精準地觸及到用戶,例如使用者地理定位(LBS)等等,幫助你很明確地抓住廣告投放的區域。
4.
找出你的目標客群花了多少時間在手機上?用戶購買你的產品時手機扮演了什麼角色?你可以在最適當的時間與地點影響她們。
5.
手機的外溢效果很大,衡量廣告效果時,不要只專注於手機導購的數字,而要在乎整體的銷售。
6.
優化移動廣告的格式,不要直接從電視或是其他平台照抄過來。
延伸閱讀
一半的行動影音廣告無效!抓對3重點,才能打進用戶心坎
原文出處
獵豹廣告Cheetah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