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Free
Basics由Facebook所推出,目的是讓發展中國家的民眾也能免費使用受限的網路服務,不過現在卻有人質疑這是一種數位殖民主義,把用戶變成歐美公司的被動消費者。
為了推廣網路普及化,Facebook 在 2013 年時推出 Free
Basics(原名
Internet.org),讓發展中國家的民眾也能免費使用受限的網路服務,但這個項目卻陸續在一些國家爆發爭議,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近日一份報告更指出, Free Basics
不僅違反了網路中立原則,對於希望使用網路的人也不是「那麼有幫助」。
Free Basics
是一款安裝在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部分地區提供特定的網路服務,在開啟程式後,用戶可使用 Bing
搜尋引擎及一些贊助商的服務,像是強生提供的育兒資訊 BabyCenter、天氣資訊 AccuWeather、BBC
新聞,以及唯一的社群軟體 Facebook。
Free Basics 目前在 63 個國家都有提供免費服務,但全球之聲研究了 6
個國家的數據後認為,這項服務有許多缺陷。由於多數贊助商都來自美國、英國,Free Basics
中並不存在太多本地服務資訊,在語言上也有許多限制,在語言種類較多的中東地區,有些主要語言選項並未提供。
全球之聲認為,Facebook 之所以選擇建立 Free Basics
服務,和網路服務提供者(ISP)的目的一樣,主要就是希望收集用戶的流量數據。「Facebook 為 Free Basics
打造並制定使用規範,讓想要免費上網的用戶使用,再收集用戶數據來獲得利益。」
對於這些爭議,Facebook 則表示,有限的網路服務總比沒有好,Free Basics
能讓住在農村或貧困地區的人與網路世界接軌。
但全球之聲認為這其中有矛盾。調查報告指出,在巴基斯坦的研究員透過 Wi-Fi 連接安裝了
Free Basics 服務。「如果一些人的環境條件已奢侈到足以使用 Wi-Fi 裝置,為什麼他們會選擇使用 Free
Basics?」
廉價上網聯盟(A4AI)2016 年的調查也顯示,只有 12% 的 Free
Basics 用戶在使用這項服務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網路,其中 35% 的用戶更有其他方式能連上網路。
全球之聲的主管 Ellery Biddle 在衛報的訪問中,甚至強烈指責 Free
Basics。Biddle 表示,Facebook
並不是在向人們介紹真正的網路世界,一個可以學習、創造和建造東西的地方,「他們只是建構這個狹小的『網路』,把用戶變成歐美公司的被動消費者,這是數位殖民主義。」
對於調查結果和衛報的報導,Facebook 在一份聲明也回覆,並再次強調,建造 Free
Basics 的目標是為了幫助更多人透過開放、免費的平台,來體驗網路的連接與價值。
「全球之聲發表的研究報告和衛報的報導有太多不準確的資訊,僅僅在少數幾個國家對自願者的調查基礎上,並沒有辦法實際反映在實施這項服務的
65 個國家中,數百萬名受益於 Free Basics 用戶的實際體驗。」
Facebook’s Free Basics
violates net neutrality and isn’t even that good, says
report
‘It’s digital
colonialism’: how Facebook’s free internet service has failed its
users
延伸閱讀
Facebook公佈第二季財報,廣告營收大漲47%
原文出處
科技新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