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面對來自各行各業的創業團隊,林語彤在短短兩年內,從畢業新鮮人成為顧問經理,歷經新鮮人見識不夠廣的挫折,她認為,保有好奇心與他人交流,是拓展自我生活經驗最快的方法。
SmartM邀請各行各業與網路有關的工作者,與我們一起分享您的職場心得與故事,歡迎報名:點此連結
我的工作,主要是協助創業家找到產品故事,讓商品在集資平台上被投資人看見。平時除開發與接觸新創團隊外,在確定合作後,我會參與在創業團隊中,以一份子的角度去思考整體方案,因為是一條龍的全包顧問服務,所以從產品建議、策略設定、市場調查、影片製作到最後放上集資平台,都是由我總體規劃。
貝殼放大是一家群眾募資顧問公司,專長是將對的事連結向對的人。會來到貝殼放大的客戶,大多是希望在募資平台上找到第一批粉絲,卻礙於資源無法執行的創業團隊,因此,貝殼放大的團隊也包含攝影師、視覺設計師,協助創業團隊產出行銷內容。
在貝殼放大從實習生到顧問經理,我發現自己是對「故事」很有熱情的人。在這裡,每個星期都會遇到不同的創業團隊、任何東西都可能被拿出來集資,身為顧問,能夠實際挖掘他們的想法、了解產品背後的故事,這是我認為群眾集資相當迷人之處。
創業家來自各行各業,顧問工作一定要好奇地問「為什麼」
在貝殼放大,我的工作需要對凡事都好奇。因為要夠了解產品,才能從中挖掘故事,所以在初次和創業團隊會面時,很多時候都是由我提出「為什麼」,除了解產品為什麼被需要外,還要知道創業團隊希望透過平台募資的原因,唯有夠好奇,才能一層一層挖掘產品故事,幫每個產品找到最適合的呈現方式。
對商品有深度了解,才能完整地參與其中。有人是喜歡創業,有人則是喜歡幫別人創業,我比較屬於後者,因為來到貝殼放大的創業團隊,大多是處於草創期、規模小於三人,在和他們交談的過程中,比起在一旁擔任建議的角色,顧問工作更像是直接參與在團隊中,細細地去了解產品優勢與故事,幫助創業團隊將產品最好的一面帶上集資平台。
理所當然是很危險的想法,永遠要找出那10%不同的答案
這份工作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我開始認為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在貝殼放大約兩年的時間,常看到有人窮盡一生鑽研一項東西、也有人一輩子就執著於某個商品,過程中,我常常是先被別人的熱情感動,才燃起自己的熱情,也才發現,每個人看事情的想法不同,同一件事情大家看到的面向也可能天差地別,漸漸地,我認為沒有什麼事情本來就該是什麼樣子,當我覺得一件事情「理所當然」時,反而會覺得很危險。
私底下,一件事情就算知道90%的人答案都一樣,我還是會想盡辦法找出剩下那10%。像我前陣子在想「三角形面積是底乘高除以二」的用途,問了一個在南美洲騎重機環島的朋友,他就跟我說如果知道面積的計算方式,騎車時就大概可以知道同個面積內,固定地點到各處的路程有多遠;另一個在台北的朋友則說,知道面積再乘以高就可以算體積,購買東西時就知道哪個比較划算。像這樣從不同的人身上獲得不同答案,我認為是件很有趣的事。
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限,「好奇」拓展了我的認知
回到工作上,我也會對不同專業人士的想法感到好奇。以跟著攝影團隊拍片為例,要拍一件衣服在洗衣機裡轉動的畫面,我就會問導演為什麼要這樣拍、不同拍攝手法又是怎麼拍出來的;平時團隊內如果夥伴有和我不一樣的想法,我也會很好奇,希望他們能用自己的想法說服我,對我來說,大家彼此交換想法、互相說服是相當重要的事。
一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限,但融合周遭朋友的經驗,我就能進一步拓展認知。像攝影、設計這些知識,如果我沒有做過相關工作,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但如果我每天只過一種生活,要怎麼面對不同的客戶,甚至用產品去接觸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這樣的我太過狹隘,所以藉由好奇心,我去問非常多的問題,拓展自我認知。
林語彤小檔案
現職:貝殼放大顧問經理
學歷: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經歷:貝殼放大顧問專員、實習生,台大智齡聯盟實習生,芬蘭博物館Päivälehti
Museum Intern.
延伸閱讀
工作分享》王穗紜(凱曜網路專案經理):將專業內化,練出網路世界「快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