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工智慧事業要跨越的第一道障礙,就是如何落實。人工智慧意味著一個非常大的改變,時間會很長。要落實的話,首先必須找到非常優質與實際的使用者經驗(User
Experience,
UX),就是能為使用者帶來實際的效益;其次,應用場景必須清楚,不管是智慧助理也好,無人駕駛汽車也好,資訊找人也好,一定要有實際的使用者經驗價值;最後,還要找到商業模式,不然就沒有永續性可言。
喜歡閱讀,卻又時間不夠?讓SmartM與你一起在一年內看完100本書!三位名師聯手,每本書18分鐘直播領讀,把整本書精華以觀點、重點、系統方式,快速升級認知和開啟全新視野。平均每本不到25元、不限次數回看影片,歡迎加入:「許景泰x貴婦奈奈x謝文憲・100本商戰直播讀書會」(立即點擊報名)
AI創新飛輪:數據—知識—使用者經驗—新的數據
所以,重要的挑戰在於,是否能夠找到落實的使用者經驗和實現使用者價值的場景,然後找到適合的商業模式,建立一個創新的循環;換句話說,就是「數據—知識—使用者經驗—新的數據」。只要找到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環流,AI事業就可以像滾雪球一樣向前滾動。
[IMG::14919,624,758::IMG]
最重要的是,每家公司的執行長一定要重視AI,這是起步。然後,必須投入一定的資源,包括雇用真正懂AI
的人和能夠幫助做決策的人。無論你們公司可能是做零售業的,可能是做製造業的,可能是做旅遊業的,都要按照自身業務的情況,制定有效的智慧化策略,然後堅決執行。要賦予執行者足夠的權力,然後透過有效的策略分解,把智慧化落實到具體業務上。
接下來,我們不妨以「工作引擎」模式,來分解AI
策略的落實步驟。首先,要根據AI
浪潮的推進方向,重新整理企業的定位,根據企業要在AI
時代抓住的機會,設置新的發展方向,確定嶄新的使命和願景。其次,根據企業新的定位,制定出智慧化策略藍圖。這需要企業領導階層對公司在即將到來的AI
浪潮中的願景進行定位,針對「進入什麼領域?」和「退出什麼領域?」做出取捨,進行投注。
在制定「進出」決策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矽谷諮詢專家傑佛瑞・摩爾(Geoffrey
Moore)的階層結構框架,就是評估AI 浪潮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關鍵是進入高成長類別、跳出低成長類別。AI
浪潮將會創造出擁有巨大成長潛力的嶄新類別,例如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回聲設備、對話系統;同時,AI
也可能對某些產業造成阻礙,因為新的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產品,可以使用某些方式取代原來的在位者,例如新的人工智慧硬體+軟體堆疊(software
stack, SW stack) 可以使根據舊的硬體堆疊(hardware stack, HW
stack)的投資受損。此時,一個良好的做法是制定一份完整列表,包含新的高成長類別、重新成長類別和逆風類別,以便領導階層做出系統性和原則性的決定。
接著是區分產品的出發點,例如:產品是否「具有價值、無與倫比」。需要強調的是,在AI
時代,企業能否保持差異化,關鍵在於是否擁有獨特的數據資產,因為它帶來獨特的知識。
開展出短、中、長期目標
下一步就是理解不確定性、風險/報酬和時間表,以進行投注和管理發展進程。「地平線模型」是一個良好的框架,可以用於制定決策和組織投資組合。大致做法如下:在H1時段(未來18
個月)圍繞目前的核心業務展開;在H2時段(未來18 ∼ 36
個月)投資於創造盈利引擎;在H3時段(未來36個月+)致力於具有更大潛力、但風險更高的長期投注。
AI 浪潮提供了一個非常豐富的H2和H3時段的機會,一些AI 投資甚至有助於提升H1
時段。總而言之,目前的AI 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有很多未知數和不確定性。想要真正深入理解人工智慧,有原則性、務實做出決定就非常重要。
在企業AI
策略的執行階段,首先要堅持「結構完整性」的原則,即在產品體驗、技術架構與商業模式上要連貫一致。如果你正朝著智慧計算系統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model)的方向改變,或者投資於「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
AS),那麼技術決策就需要與產品和商業決策同步。其次,是企業要緊跟著AI
浪潮的技術路線圖,與當前飛速發展的深度學習技術同步,這是必不可少的。
對AI
產業的領軍企業而言,需要能夠改變世界的願景、世界級的技術遠見、強大的科研團隊和研究議程,這些都需要和企業願景AI
技術的呈現與產品開發一致。諸如DeepMind、谷歌、百度和一些積極進取的先驅企業,都展現出這個共同模式。
在這個階段,更新研究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因為在傳統上IT
產業與學術界,並不擅長將研究成果商業化。最近的OtherLab、OpenAI 和其他一些AI
新創公司,正在積極招聘研究團隊,這是一股新的趨勢。有許多工作需要各類組織,包括大學、早期生態系統、大型企業、培訓和研發機構等,合作制定出結構化與可永續的解決方案。
投資力度是企業亟須考量的重要因素,隨著AI
革命的不斷深入,人才爭奪戰不斷升級,導致發展人工智慧的成本不斷提高。一些新創公司能夠籌集到大量資金,是因為長期的投資報酬非常巨大(高風險/高報酬)。制定投資規劃的關鍵,在於排列資源的優先次序,以及一項能夠反映AI
風險深思熟慮的決策過程。
在所有客觀條件逐漸匯聚了之後,人才就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其中領導才能是一項深遠且難得的要素。鑒於AI
浪潮根據的核心技術與以往的完全不同(以神經計算為核心),它需要高階管理團隊的高階管理能力。同時,由AI
驅動的新興產業是如此多樣化和跨學科—從基因學到機器人,凡是你想得到的都有—因此,企業需要一個具備創新精神的人,但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今天的社會生活在很多領域都是非常專業化的。微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比爾•巴克斯頓(Bill
Buxton)提供了解決方案,為高級管理階層建立了一支充滿創新精神的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AI
創新飛輪的核心是「數據—知識—使用者經驗—新的數據」的回饋循環。優化這個回饋循環的容量和速度,是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最後,要強調的是,居於策略核心的,是根據現況和推斷積極設定目標,並且展開可實現目標的行動。(本文摘錄自《智能革命》第二章,天下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書名:智能革命
作者:李彥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李彥宏
百度公司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91年,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隨後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完成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先後擔任道瓊公司高級顧問、《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即時金融資訊系統設計者,以及國際知名互聯網企業——Infoseek公司資深工程師。他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尋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身為堅定的技術信仰者,李彥宏是最早敏銳意識到人工智慧潮流即將興起的企業家之一,並且果斷率領百度提前布局、大力投入此一前沿領域。目前,百度已經成為站在世界人工智慧產業之巔的中國企業之一,在人工智慧的研發和商業應用上,所取得的成果令世人矚目。
延伸閱讀
新書搶先看》李開復:用「5秒鐘準則」測試,你的工作是否將被機器人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