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熱愛和平,但一講到雲端運算和大數據,我想到的兩個例子,都跟戰爭有關。
一個例子是,《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書作者去過阿富汗前線後認為西點軍校應該重新辦了。因為他發現一個連排級的軍官,只要一個電話就能指揮航母上的飛機,這在以前的戰爭年代是不會發生的,那時一個連排級軍官能夠動用的戰爭資源非常有限,而如今的連排級軍官需要進行的訓練,和過去的軍長師長是一樣的。經常有人問:如果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我能不能改變世界?在以前,許多大事只有美國總統可以做;而今天,因為有了雲端運算,一個人可以做的比總統還多。另外一個例子是,有人說世界上把大數據用得最好的就是無人機。無人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創新,以前的仗不是這麼打的,但有了大數據之後就變了。
雲端運算可以讓你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也做到以前不能做到的規模。
喜歡閱讀,卻又時間不夠?讓SmartM與你一起在一年內看完100本書!三位名師聯手,每本書18分鐘直播領讀,把整本書精華以觀點、重點、系統方式,快速升級認知和開啟全新視野。平均每本不到25元、不限次數回看影片,歡迎加入:「許景泰x貴婦奈奈x謝文憲・100本商戰直播讀書會」(立即點擊報名)
我們的客戶,才是最會使用數據的人
阿里雲最早成立的時候,我們說自己是數據分享第一平台,
對於這個定位,我自己覺得還挺超前的。在早期討論時,我們的關注點是數據,而不是資訊,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只要一談到數據,我們其實就把自己定位在平台上了。我們想像最會使用數據的人是我們的客戶,而不是我們自己。
今天,最成功的數據公司是谷歌。谷歌利用全世界每個人都可以獲取的網路數據,依靠自己的處理能力,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意。在谷歌的初創時期,它擁有的數據別人也有,只是別人沒有它的處理能力和思想。
我們在定位自己的時候,一直堅持「數據就是數據」這個最基本的觀點,但肯定有人比我們更聰明,會把數據做成重要的生意。
今天的數據遠遠超過以前的網路數據,所以可以想像的生意更多,而且肯定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大。
以前沒人知道數據在哪裡,直到谷歌做出了搜尋引擎。這在今天看來很簡單,放在當初卻很難,因為要把手中的資源做成一個掙錢的東西,當時沒幾個人想得清楚,否則微軟、雅虎也就不會把搜尋外包出去了。
「大數據」這個名字叫錯了
我分享時說「大數據」這個名字叫錯了,它沒有反映出數據最本質的東西。
其實大數據很早以前就有,只是那時的「大」還沒有意義。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估計和互聯網一點關係都沒有,最大的數據估計存在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那裡的對撞機中運算的數據可能一輩子都算不完。
今天數據的意義並不在於有多「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數據變得「在線」了,這恰恰是互聯網的特點。所有東西都能在線這件事,遠比「大」更能反映本質。如果快的打車使用的交通數據不在線,那它也就沒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今天的淘寶數據值錢,因為它是在線的。寫在磁帶和紙上的數據,作用是有限的。
反過來講,在線讓數據的價值體現變得非常容易。過去美國總統大選之前,需要做蓋洛普調查,隨機找2,000個人做問卷,做的預測也很準了。現在不用這樣做了,只要在推特上分析每個人發的信息,就可以預測誰更有可能會當選總統。但蓋洛普調查做完之後很難快速影響社會,不同的是,數據可以快速影響社會。就像打車軟體,它對計程車司機的影響可能比計程車公司更大,究其原因就是數據在線了。
有時候,一些主營業務是石油、地質探查之類的公司來跟我講它們的大數據,我不大確定這算不算大數據。它們的數據確實多,但是他們的數據若不在線,就沒有意義。
數據比功能更重要
關於產品我不算專家,阿里雲的產品做得不好,都是我的責任,這個需要大家原諒。但吃了很多苦頭後,我對於做產品還是有一些心得的。
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一個將產品和數據結合得很好的例子。非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功能一定是它的價值所在,而互聯網時代的產品,數據才是它的價值。做航旅資訊的產品有很多,最近有一款名為「航旅縱橫」的App我用得比較多,我也不知道從產品角度來說它好不好,但它的數據很實用,它可以告訴你前一個航班發生了什麼事情。
過去的軟體,很多功能的重要性都超過數據,但我相信,接下來,數據會比功能更重要。互聯網人應該能夠理解這個說法。我和馬雲開玩笑說,阿里巴巴對數據的理解深度,不會超過蘇寧對電子商務的理解深度。我的意思其實是,大家還沒搞清楚機會在哪裡。
前幾天我在北京碰到葉凱(北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CEO),
他說遊戲做來做去,最後發現數據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在幾個機房裡來回複製數據很痛苦。我猜測,他認為完全靠直覺做遊戲已經不夠了,數據可以幫他做這件事情。
雲端運算是關於信任的生意
在思考雲端運算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雲端運算是關於信任的生意。包括蝦米、短趣,之所以能搬到阿里雲,都是因為信任。中國是全世界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一張紙上蓋個章,就讓人相信它是財富,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而今天的我們反而大大落後了,我們不相信信用卡,把信用卡當成金融簽帳卡(debit
card) 用,這是很大的問題。
有人說他要做三年賺200億美元的互聯網項目,但他要依靠別人的雲端運算服務,他能相信這一點,是很了不起的。我覺得,沒有這個勇氣,是不可能創新的。如今的中國就存在這樣的機會。
保險是一個很傳統的行業。開一個保險公司,必須要開設辦事處。沒有人敢說,現在辦理保險業務可以不簽書面委託書。但是,可能就在近期,中國會出現一家保險公司——這是全世界第一家沒有辦事處的保險公司。不需要在紙上簽署任何東西,在線就能做完所有事情。
按我的理解,如果把雲端運算做好了,創新機會就會非常大。
做App
是在別人的花園裡弄盆栽
我覺得行動網路創新可以超越App 創新的範疇。今天App
上的創新,有點像在別人家的花園裡種點盆栽小花。因為蘋果和安卓已經圈了一個花園,你種點花草是沒有問題的,就像是去花鳥市場買盆栽。但是你要想做點有生命力的東西,還是有挑戰性的。你要跑到大森林裡開拓,才能做有生命力的東西。否則它叫你的產品下架就得下架,還是有問題的。當然,也有人認為那個花園是一個很好的環境。但是在中國這個背景下,我們確實還可以做些革命性的東西。具體是什麼,我們也還不知道。
不是搜集什麼數據,而是做什麼服務
如今手機中的感測器,就種類而言和巡航導彈的感測器差不多。它能搜集到很多東西,卻沒有產生多大價值。我覺得,數據搜集這件事,已經沒有多大創新空間了,只要你想得到,我們就一定能做到。我覺得真正的創新,在於你能利用搜集來的數據做什麼,這還沒有人弄懂。
這是一個雞和蛋的問題,如果沒有人能夠用得好,那後面的事情就不會發生。最早的時候,有人會提到基於位置的服務。但是到了今天,在知道了位置之後,還是沒有人能把服務做好。我覺得,這才是最大的挑戰。
「雲端運算」有歧義
假如說雲端運算是工業時代的電,大數據就是福特生產線,
如同沒有電就不會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一樣,沒有雲端運算,也就不會有大數據。我覺得「雲端運算」這個名詞的歧義在於:我們說雲端運算的時候,其實包括了雲端運算、大數據、雲存儲等所有的東西。到了最後,大家應該會忘記雲端運算,只看見福特生產線,也就是大數據。所以我說,看得見的前端,看不見的後台。我不相信有人會說,沒有雲端我也能做大數據。沒有雲端,
那就是小作坊。
千萬不要想著利用數據去改進現有業務
今天的銀行,都不是靠大數據做起來的。銀行靠什麼處理數據,靠IBM。你可以算出它處理數據的成本,你會發現它處理數據產生的價值,可能都無法抵消處理數據的成本。
數據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靠最小的成本去產生最大的價值。
這並不是說,有數據的地方,就會有大數據業務的存在。阿里巴巴在數據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金融,但金融不等於銀行。阿里金融正在做的小微貸款,恰恰是銀行做不了的。銀行沒有這些數據,銀行做信用評級的成本極高,它不會做小微貸款。阿里金融上每天想貸幾百塊錢的人多得很。有個只貸了一元錢的客戶,特意寫了一封感謝信,說這輩子從來沒有人願意只借給他一元錢,
突然有人借給他一元錢,他就覺得人生從此被尊敬了。
你千萬不要想著利用數據去改進一個現有業務,那不是大數據應該做的事情,而是應該去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亞馬遜曾把推薦產品的業務做到全球最好,但那是在大數據的早期,如果它現在還每天想著怎麼把推薦做得更好,我覺得這件事情一定沒有希望。(本文摘錄自《BEING
ONLINE:用「在線」的思維,探索數據新大陸》第一章,商業周刊出版)
書籍介紹
書名:BEING ONLINE:用「在線」的思維,探索數據新大陸
作者:王堅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王堅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創辦人,雲棲小鎮及雪浪小鎮創立者、名譽鎮長,人稱「博士」。2008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一職,負責集團技術架構以及基礎技術平台建設。
2009年9月,創建阿里雲計算公司並任總裁,領導團隊自主研發大規模分散式運算系統——「飛天」,建立互聯網規模的通用計算平台,完成雲計算公共服務的商業化。同年提出並主導了阿里巴巴集團「去IOE」戰略。2010年8月開始,率領團隊孵化並打造YunOS,建立起商業化的作業系統平台,用於手機、汽車和電視等智能設備。2012年9月,被任命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2014年,成立跨杭州和西雅圖的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
Technologies),從事前瞻性研究。2013年年初,在杭州發起創立雲棲小鎮,為年輕人打造不一樣的創業創新環境。2016年4月,在雲棲小鎮提出城市大腦設想和構架,並在杭州開始建設,讓城市大腦像電網和交通設施一樣,成為未來城市新的基礎設施。2017年8月,在無錫發起創立雪浪小鎮,推動製造業和互聯網相互融合,讓互聯網和數據成為製造業的新基礎。
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前,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曾是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系主任。2014年,榮獲「中央電視臺年度全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稱號。
延伸閱讀
新書搶先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才是新零售發展的最終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