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繼互聯網起飛後,AI被視為下一波風口,對此,獵豹移動積極從技術、自身優勢、全球出海點整合布局,搶灘AI。
AI是繼互聯網後的一大浪潮,軟硬整合的智慧硬體產品也開始在市場湧現。Amazon的Alexa、LINE的Clova都是企業發展人工智慧硬體產品的體現,以Clean
Master、PhotoGrid、Live.me等App在全球竄起的獵豹移動也打算加入戰局,預計2018年先在中國發售,再爭取進入台灣市場。
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表示,「移動應用智慧化」是互聯網的下一步,AI+時代已然到來。嗅到AI浪潮,獵豹移動不僅計畫在既有的App產品加入AI強化應用,更計畫在2018年推出智慧硬體產品,搶攻AI領域。
將AI植入企業,從投資面向出發
2017年5月底,獵豹以4000萬美元投資中國人工智慧公司獵戶星空,布局AI發展。獵戶星空專注於發展語音辨識、人臉辨識與機器人,獲得2017年微軟百萬名人識別競賽命題有限制類第一名,從上百萬人臉中快速辨識出指定名人的樣貌,獵豹投資獵戶星空,就是希望透過投資布局AI。
「獵豹在 AI
上投入的比較早,加上近期對獵戶星空的投資,已經有了很好的佈局。我們相信,AI 的突破點在於落地場景,而不僅僅是技術本身。目前我們已經把
AI應用在獵豹現有的業務中。」傅盛指出,獵豹在全球近6億的 MAU 是支撐起獵豹AI戰略的基礎。
結合產品與數據優勢發展AI
傅盛指出的產品與數據,正是獵豹認為自身最優勢的地方。當今BAT三巨頭也紛紛發展AI,獵豹移動全球市場總經理權靜認為,獵豹的優勢在「產品」,包括CEO傅盛從產品經理出身、獵豹也以App產品快速竄起,在發展AI的過程中,經營產品的能力將是獵豹一大優勢。
其中,顧客體驗就是關鍵之一。以語音OS為例,獵豹希望把聲音打造得細緻甜美,當顧客呼叫AI時,AI可以很親切地回一聲「欸~」讓用戶使用的時候感到溫暖,創造良好的顧客體驗。
收割於做產品以來的數據,大量資料也是獵豹發展AI的優勢。權靜指出,AI是算法加數據,現今的算法很多都是共用且開源,因此,競爭比拚上會著重在「數據強大與否」,對全球擁有6億用戶的獵豹來說,自然也是發展優勢。
整合軟硬體,以台灣為橋頭堡出海
硬體和軟體需要非常緊密地磨合,才有可能發展出優良的AI產品。獵豹預告,2018年將推出AI音箱,將硬體與軟體結合發展,因為語音需要兩者順暢地配合才能做到良好用戶體驗,如:在音箱大聲播音樂時說話,如何能精準喚醒AI、喚醒後音樂與語音人聲的大小如何調配等,都需要軟體系統和喇叭音頻的配合才完成。
身為中國企業但放眼海外,獵豹要以台灣為橋頭堡向外發展。不同於BAT搶食國內大餅,獵豹有75.4%的非中國用戶、67%的營收來自海外,台灣雪豹科技亞太區總監趙郁竹指出,過去,獵豹以台灣合作夥伴雪豹科技,將台灣作為新產品出海橋頭堡,在發展AI的策略上亦不例外,將會持續招攬人才並開放技術合作,從市場面到人才面深耕台灣。
延伸閱讀
馬雲李彥宏等13位業界大佬談「數字經濟」新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