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自己才是品牌」又將重現的時代,你花多少力氣準備了?
之前我們曾經請網友票選出最想聽的生活講座議題。
貼出之前,我們本以為創業應該是個熱門議題,結果票選出爐後,跟【創業】有關的主題,居然出乎意料地低分。 我們就很好奇原因何在?
分析後發現,那主題談的是創業「後」該知道的事情,可是就現實而言,很多人雖然都討厭自己的工作,也有想要為自己做些事情。
可是往往【只是停留在想想而已】,會繼續深度規劃的人終究還是少數,所以創業後的知識,自然不這麼受到大家青睞。
因為大家都對創業沒興趣,所以我就寫這篇文章,來煽惑大家離職去創業嗎? 那當然不是! 一來並非人人都已經做好獨立的準備。
二來創業要承擔的風險相對較高,若有妻有子有貸款的,就算心有餘、實質卻無法馬上承擔這樣的風險波動。
創業不是人人都適合,但一定要經營自我品牌
但雖然未必人人都需要立刻創業,慢慢的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卻是大家該開始思考的一件事。
尤其你還在50歲以下,甚至是35歲以下的讀者,更不能期待會有長期安穩直到退休的環境了。
很巧的是,我在寫這篇時,Bryan貼出了騎虎難下的六七年級(二):迎接工匠與行腳商人的時代 那篇。
其中提到了行腳商人以及工匠。 我也覺得在接下來的將來,有能力把一件事情獨立完成的人才,才會是接下來最有競爭力的一群人。
這可能是麵包師、可能是廚師、可能是專精於修理某個機器,可能是了解某個市場的行銷企劃、可能是可以處理通路的人、或是具備使用某些特殊設備的人等。
可是你必須讓人認識你的這份能力,而且讓他人有興趣把工作包給你做。
別說未來了,就現在而言,已經很多大公司的工作是逐漸外包出去的,而這趨勢必然會越演越烈。
外包,有可能是包給另一間公司,但也很多是外包給有技能的「自雇者」。
這些自雇者他們本身是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人員、是個人顧問、或是一些具備特別能力的人(具備整合能力者)。
也就是Bryan提到的工匠或是行腳商人。
我們自己這幾年就已經跟很多這樣的自雇者合作過,也發現周圍冒出越來越多這樣的人。
畢竟對很多年輕人而言,他們覺得與其進大公司領22K,自己當個SOHO族還可以接觸更多人、服務更多公司、自由度也高些、且賺的收入有可能還更好。
所以在薪資福利持續低落的狀況下,似乎很多年輕人也就沒有非選擇要進大公司了。
此外,若成為一個自己能獨立運作的品牌,其實也是【降低自己人生的長期風險】。
因為你一樣還是幫各公司做著你擅長的事情,可是萬一A公司有問題或是不再需要這業務時,你手邊還有B公司、C公司、D公司…
有人會說,那我幹嘛不先在A公司好好當個雇員。 等到A公司有問題時,我再去找別的類似工作,或是屆時再來變成獨立工匠呢?
擦亮自我品牌,整合技讓別人第一個想到你
這是沒錯,可是要這樣做,你就要很有危機意識、也要很用心鞭策自己、努力的經營自己。
畢竟要當獨立工匠,並不是懂一種技術就夠了,除了你本身的技能外,可能還需要懂行銷、懂經營、懂通路、懂銷售、懂得整合你自己專業的上游以及下游的人員。
更重要的是,無論你是上班族、是學生、是專業人士、是自雇者,你都要想想怎麼「擦亮你自己這品牌」- 讓別人碰到某個問題,就會想到你。
畢竟別人為何需要雇用你(或你的團隊)? 通常都是因為【你有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你有辦法把某個交付物從頭包到尾、你是那個領域的少數專家、或是找你的總成本最低】。
所以上下游整合的能力,管理知識與技能、甚至結合其他工匠的專案統籌技能,會是很重要的修練。
但現在公司組織的分工太細,身在其中很多人不會意識到一件工作的完成,其實需要整合多少其他的知識以及技能。
我並不是說這些修練一定要出來獨立才能學習。
但在大公司窩著時,你必須很有意識的學習其他幾方面的技能,並努力打響別人對你的認識,那才有機會養成。
這樣將來有一天萬一大船翻了,你才會有自己的逃生艇。
可是遺憾的是,很多人只是毫無意識的上班下班,每天只被動處理老闆交代的事情、在茶水間聊天打屁、上FB貼文按讚、等著下午吃雞排喝珍奶、六點不到就在想下班後要去哪裡玩。 十年如一日的度過了,那恐怕就是把自己暴露在高風險中了喔! 這樣你就越來越沒有拋棄公司的本錢,也越來越不敢離開公司的庇護。
屆時萬一哪一天公司不保,公司打算要外移,或是公司不需要你這樣的技能時,是否真能這麼順利找到另一個類似的職缺?
屆時是否有機會順利變成另一個自雇者? 這其實是不無疑問的…
在很多場合都有人會問我當年為何會想自己創業。
其實老實說,我並不是因為甚麼夢想或理念做為起點的,若真說有甚麼理由,反而恐怕還是因為「恐懼感」。
當年看羅勃特‧清崎那本「窮爸爸富爸爸」時,對窮爸爸選舉失敗後那段人生的描述,讓我太印象深刻了。
他說窮爸爸當年是夏威夷的公務員,競選失敗後回不去原本的工作了。 這時候他開始動念頭想自行創業,甚至以為那是很簡單的事情。
但等拿出畢生的積蓄加入了冰淇淋連鎖店,才發現經營問題是千頭萬緒,自己從來沒學過相關的技能。
在缺乏經營知識、沒有相關經驗、又不願找人協助的狀況下,最後生意慘淡,弄得血本無歸,整個人生就此卡住了。
創業搞到血本無歸絕對是有可能發生。 我覺得越年輕碰到越有機會Recover回來,若老了才發生,就真可能【一次發生就此成了定局】。
所以我自己才會在很早的時候,就覺得應該盡早出來【試試看】。
與其待在一個穩定的環境看書學習,不如直接在實際的市場中學習創業需要的各方面技能
(也果然很快就發現,只懂本業的知識是根本不夠,還有超多其他的知識急需養成)。
也算是運氣好,雖然一路跌跌撞撞,但邊走邊學下也勉強走到現在了。
穩定時代已過, 技能多角化才是生存之道
當然,大家不用激進的馬上出來成為獨立工匠或是行腳商人,畢竟大環境的崩壞也不會在這一兩年間就發生。
但我是真心覺得所有20歲及30歲的讀者真該提早開始思考,下一步該如何經營【自己這個品牌】。
畢竟接下來你還有最少30年的時間要工作賺取收入,但顯然台灣已經不可能是一個「好好讀書,找個穩定的大公司,然後安穩做到退休」的時代了。
沒有穩定的大公司後,你就得靠自己這個品牌才能找到工作、被人記得,甚至以此立足。
就算現在飯碗還很安穩的朋友,先稍微【自我能力盤點一下,並考慮將來該累積哪些能力】應該也不是壞事。
甚至也可以想想要不要正職以外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
比方是先趁下班或是放假時,培養一種能被大家認可而且佩服的技能,或創造一些兼職的機會。
等一天若能讓別人是因為找你而不是找你的公司,是因為需要你而不是需要你的公司;大家爭先外包工作給你,是因為你(或你能整合來的團隊)能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那你也就是實質名歸的工匠或是賣貨郎啦!
延伸閱讀:培養員工歸屬感的秘密:「一張名片」與「讓他當PM」
原文出處: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專案管理生活思維本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專案管理生活思維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