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一次的創業小聚活動中,有一位創業者問了我這樣一件事:「在創業初期,最需要招聘哪一類型的職員?」
「創意人員?技術人員?財務人員?或是管理人員?」,沒有任何遲疑,我立刻回答:「觀察記錄人員。」
看著對方不解的表情,這回答顯然與他腦中想聽到的答案,落差頗大。而我看著他,分享了以下這則小故事:
「你是否看過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女兒瑪麗亞以及莎夏,趴在他白宮內總統辦公室地上玩耍的照片?」「甚至有些照片中的他,藏身在角落裡、跺著步、頭壓低低的,表現像個正在沈思人生大道的學者。」,這都不是他自己,或是助理,拿手機隨便拍拍的照片。這些被精心設計及編輯的每張圖片,每段文案,皆來自歐巴馬身邊那一群如影隨行,但又不動聲色的觀察記錄團隊。
這支團隊最大的功能,對內;可以培養管理團隊面對問題時的解讀以及解決能力,對外;可以擴展歐巴馬在公共關係 (PR : public
relationship) 形象上的建立與推廣。而相同的做法,完全適合也應該被每個團隊與組織所採用。
以下舉列的四個真實商業案例,將會說明一個組織該如何在四種關鍵的時刻,善用觀察記錄員的特質,即便產品尚未成熟,依然能透過與群眾分享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寶貴的習得、關注、甚至資金支援。
1. 記錄過程
why 為什麼?
從決定創業的那一刻起,創始團隊就已經踏上了一段,極可能永遠都看不到盡頭的旅程。而經驗較淺的團隊,經常會因為過度專注解決當下的問題,而忘了創業的初衷,漸漸地屈服在現實環境的壓力之下。
而最佳的解決方案,即是利用觀察記錄員對萬物都很好奇的特質,詳實記錄公司在每一階段上的成長歷程,包含撞牆期,協助團隊理解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必需隨時反思、加速學習,並提供彼此在共信與自信的層面上,源源不絕的續航力。
how 怎麼做?
去年我曾參與一個需經常往返台灣與香港兩地的專案。由於當時是專案中途才加入團隊,在對專案尚未有充分的認知之前,我便以觀察記錄員的身份,配備隱形人的特質,在一旁參與以及傾聽專案團隊的所有的行動與討論。
在大部份的時間裡,我都不會主動的發言。但當團隊在陷入無法凝聚共識而產生爭執時,我扮演的這個角色,則發揮了200%的效用。
在透過反覆詢問為什麼(why)以及那又如何(so
what)的過程中,我引導團隊重新回想使用者教育我們的事;帶領他們遠離個人主觀的論點。而我更不時的利用機會,與團隊分享過去幾天中,他們踏過的每一個里程碑,藉此來鼓勵彼此以更樂觀及開放的態度,面對眼前不安的挑戰。
透過這樣的刺激與互動,核心專案團隊最終很順利地將龐大的使用者需求研究訊息,轉變成能被輕易被每一個人理解的小故事。而這些來自使用者訪談的親身啟發,則在兩星期後,成功地為客戶的組織內部,創造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願景主軸。
事後,根據那樣的經歷,我寫下了這樣一段感想:「在沒有更深入地理解這角色(觀察記錄員)之前,這應該是我目前認知當中,與專案核心成員最親近但又不會拖累專案的狠角色之一。」
2. 分享習得
why 為什麼?
37singles ( 現為Basecamp
) 的共同創辦人 Jason Fried,是我認為最有毅力、最具商業頭腦的觀察記錄員。
他擅於使用漸進式的行銷風格,透過他的部落格以及在雜誌上的專欄,引導讀者成為潛在使用者,來認識他們公司異於別人的思考方式和產品功能。他寫作的慣性是,在文章前端毫不保留地告訴讀者,他個人最近關切或學習到的新知識。並在結合他的認知以及經驗,他與公司內部的核心團隊是如何將這些新視野,充份地融入在提升工作效率或是產品功能上。
how 怎麼做?
在最新一期的三月號 INC. 雜誌特約專欄內,Jason Fried
再度運用這樣的寫作+銷模式,來展示他身為頂尖觀察記錄員的過人之處。
開場:提及近期參與的一場高端醫療活動
前段:經歷了一段個人化的醫療諮詢體驗
中段:理解一句關心話在用戶體驗的重要
後段:借用 Google Chrome 成功的啟示
總結:灌輸 Basecamp 也擁有相似的精神
Basecamp 是一套適合溝通及記錄的網路專案管理工具,現提供60天免費使用。我是它的重度愛好者;強烈推薦大家使用看看。
3. 共生共存
why 為什麼?
沒有足夠的人事運作資金,不確定市場接受度如何,不敢保證上市後產品能賣出多少的數量;這幾乎是所有商業組織每天都在自問的困惑。
而隨著整個物聯網 ( IOT : Internet of Things) 所翻起的自造者運動 (maker movement)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點子是全世界都需要的,團隊可試著提早把概念,丟進像Kickstarter如此的群眾募資平台,試試水溫。
如果幸運女神成功降臨,該團隊極有機會在一夕間,獲得所有團隊夢寐以求的願望。但如果不幸就差那麼臨門一腳的話,至少團隊也會很清楚,未來需要改變方向的基準點在哪。
how 怎麼做?
Lix 是去年我在 Kickstarter
上贊助的一個項目,它號稱是最小支的3D列印筆。由於使用的場景以及族群與其他扛著厚重外殼的3D列印機,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性,Lix
最終以擁有8000多位的支持者,所贊助超過預定金額一倍以上的成績,成功達標。
然而,Lix
團隊並沒有如許多達標的項目團體一樣,拿了錢就人間蒸發,或是偶爾才懶懶地更新開發狀況。相反的,他們非常積極、誠實地告知贊助者目前已完成的事宜,以及未來近期需達成的目標。
前幾月前,在零件採購的過程裡,他們與廠商在溝通上發生了些問題。這件事導致他們之前承諾的目標,無法如期完成。團隊士氣遭受到沈重打擊的同時,設計與開發能力也開始被一些負評所質疑。
不過,他們依然保持一貫的風格,誠實面對群眾,未曾試圖想閃躲對整個件事所犯下的錯估。
他們很誠懇地將整件事的發生經過,重新整理並說明了一次,勇敢承認他們經驗的粗淺,對此事處理不當,並向贊助者尋求建議及協助。
你知道嗎,後來這舉動雖然還是引起了極少數贊助者的不滿;但卻有更多的贊助者,開始主動提供自己收集的供應商資料給 Lix 團隊,並公開表示
Lix 也是他們的寶貝,會永遠與開發團隊站在同一陣線邊,一起決解及面對未來所有的問題。
4. 引爆人氣
why 為什麼?
在舊思維的商業環境中,一家公司通常在名譽身處危機的關鍵時刻點,才會緊急邀請公關公司出場救火。但在網路通訊發達的現代,任何小事都可能被放大化,而所有事後諸葛的行為,反而更容易成為輿論鄙視的焦點。
而如今,許多新創公司懂得善用網路資源,將過去低效益的被動式公關手法,瞬間反轉成為更加積極的群聚效應。
這些公司視他們的支持者,以及反對者,為自己永續成長的一份子,主動地透露那些以往被視最高機秘的研發過程,傾聽大眾的回饋,邀請意願者來測試,與所有的關注者,永遠保持在零距離的更新狀態。
how 怎麼做?
目前市值約12億人民幣,2012年於北京創立的中式快餐店-黃太吉,在第一家店面還在零零散散的裝潢階段時,就透過官方的微博,不斷地與粉絲隨時分享最新的裝修進度。
曾在百度以及中國谷歌等互聯網公司任職的創辦人-赫暢,是這整個活動的幕後主導者。
黃太吉不僅重塑大眾對煎餅的印象,並成功地抓準了支持者對赫暢這位新生代商業領袖的崇尚。他以平民的姿態面對群眾,親力親為回覆每個疑問,而他個人魅力及品牌形象,早已在與大眾互動的過程中,迅速地植入大眾的腦海。
而如同早被設計好的劇本一樣,黃太吉在第一家店開幕販售時期,幾乎天天被慕名而來的嘗鮮人潮,擠的水洩不通。
延伸閱讀:該創業或就業?讓過來人告訴你職場真實
原文出處: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創業小聚Meet
Club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SnapperCR29(CC
Licensed)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