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洗衣是中國做 O2O(online to
offline)洗衣的先驅,上線不到1個月就被估值2000萬人民幣,9個月後估值達5000萬人民幣,可說是當時中國互聯網創業圈的明日之星,卻因為創辦人與股東之間的糾紛,讓後面的劇情如《世間情》般神展開,快來看看本期精彩的案例吧!
一、 微洗衣簡介與歷史
微洗衣於2013年10月成立,是一家專注於 O2O
洗衣服務的線上平台。創辦人劉曉峰在創業前曾於管理諮詢公司擔任顧問,因工作需要穿西裝,常常要花時間送洗衣物,頻繁的來往洗衣店讓他覺得很困擾。當時
O2O
的概念正夯,讓他慢慢萌生出創業的念頭:能不能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優勢,讓洗衣服變得更簡便?為此,劉曉峰花了3個月的時間到北京走訪了大大小小的洗衣店,他觀察到傳統洗衣業的毛利雖然很高,但成本大都落在租金和人力上,造就了產業高毛利、低淨利的現象。洗衣業已經十幾年沒有革新,傳統業者並沒有抓住這波互聯網崛起的浪潮,這堅定了劉曉峰創業的信念。「利用互聯網給用戶更好的洗衣體驗,省去麻煩的送衣和取衣步驟」,正是微洗衣最初的創業概念。
微洗衣的運作模式很簡單,他們在各大城市設置了收取衣物的物流中繼點,透過線上端取得用戶訂單後(官網、微信、手機 app
等渠道),派遣物流員到府收取衣物,把衣物集中在這些中繼點,再定期將衣物統一送往中央工廠洗滌、熨燙,洗完的衣服透過物流送回中繼點,再派遣物流員把衣物交還給使用者。
原本劉曉峰估計上線初期一天只會有10來筆訂單,沒想到上線的第一天訂單就超過了200筆,上線才20天就有投資人自動上門,當時微洗衣估值已達2000萬人民幣。9個月後,微洗衣的估值來到了5000萬人民幣,卻因為創辦人劉曉峰與股東發生爭執,劉曉峰一怒之下決定清算公司,2014年8月6日,微洗衣正式停止服務。微洗衣清算後,所有公司資產變賣後還不超過10萬,作為曾經估值上千萬的明星新創公司,這樣的下場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二、 失敗原因探討
在微洗衣被清算的一個月後,劉曉峰與一位媒體界的朋友私下會面,這位朋友將他失敗後的反思整理成文章「微洗衣流產了,創始人自述失敗反思」,快速流傳於中國互聯網圈,成了 O2O
創業和股東關係管理很好的反面教材。筆者總結文章中的重點和網路上的一些資料,將微洗衣失敗的原因整理如下:
(1) 股權給的太隨便,沒有白紙黑字的合約
如果從招募合夥人的歷史來看,微洗衣本身就是場災難。
微洗衣最初期的其中一位股東是劉曉峰的 MBA
同學,他告訴劉曉峰,他不需要股份、不拿工資,純粹是為了學習互聯網創業的經驗才加入公司。感性的劉曉峰被他的態度深深感動,還是把股權分給了他,於是,這位股東沒出一分錢,就拿到了15%的公司股權。
這種不正常的股權分配,很快地就為劉曉峰帶來危機。在微洗衣估值達到2000萬時,另一位股東向劉曉峰表達他對 MBA
同學股東的不滿,既不出錢又不出力,沒事就搞失蹤,有甜頭的時候才出現,卻擁有15%的股權,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劉曉峰表示贊成,一通電話打給
MBA 的同學,將他的股份從15%降到了3%,在隨後的一波人事變動中,這位 MBA 同學就被掃地出門。
後來,劉曉峰又找來幾位股東,其中一位股東A與劉曉峰出資程度相當,此時沒經驗的劉曉峰又犯了一個錯誤,他認為這位股東入股時,出的資金和自己份量相當,於是給了A和自己相同比重的股權。
看到這裡,讀者應該會發現微洗衣股權結構變動相當彈性,這是因為——所有的股權分配,都是股東間口頭協議,沒有白紙黑字的合約。事實上,微洗衣從成立到清算為止,自始自終所有的股份都在劉曉峰一人身上,各股東之間僅憑口頭協議分配股權,中間退出的股東分文未得,等於是裸身出局。如此混亂、無原則的股權分配方法,為微洗衣埋下了日後解散的隱憂。
(2)股東會缺乏透明、客觀的議事規則,致使決策容易情緒化
微洗衣上線半年後,經過前面的摸索撞牆期,已經打通了線下的洗衣流程,在2014年4月到6月這段期間,微洗衣迎來了洗衣業夏天的旺季,訂單數穩定成長,公司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巔峰狀態。雖然公司前景看好,但繁重的管理工作讓劉曉峰身心俱疲,他決定讓與他持有相當份額股權的股東A來擔任
CEO,股東A雖然沒有馬上答應,但在劉曉峰的勸說下,也就默默接受這一事實,這一重大變革,同樣未遵照任何既有的章程或者協議,均由口頭認定。
A接任 CEO
沒多久,就有投資人打算對微洗衣進行考察。當時微洗衣的股東中,有些人因各種原因無法全職工作,這讓A擔心會影響考察的結果,於是A找上劉曉峰,希望他可以勸兼職的股東放棄股權。重情義的劉曉峰無法接受,兩人為此大動干戈,劉曉峰動怒說了句氣話:「如果你堅持這麼做,那我就退出。」由此,兩人之間出現了隔閡。
過沒多久,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大家討論到了股權變更的問題。劉曉峰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反對兼職的股東退出微洗衣,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股東都與劉曉峰持相反意見。作為公司實質持股人,劉曉峰握有實質的權利,他固執的個性讓會議僵持不下,爭論至劍拔弩張之際,所有人竟一致決定將公司清算,劉曉峰在憤怒下簽了清算協議,直接宣判微洗衣死刑。
數日後,冷靜下來的劉曉峰試圖挽回局面,甚至表示為了微洗衣繼續存活寧願分文不取,但股東們早已心灰意冷,再沒一個人願意接手了,一個估值曾達5000萬人民幣的 Startup ,就這樣被意氣用事的創辦人搞垮,無怪乎劉曉峰如此懊悔。
三、 結論
事實上,微洗衣的案例是筆者探討的 Startup 失敗案例中,少數公司有能力繼續盈利卻失敗的例子,絕大多數的 Startup
失敗的主因,都歸咎於 idea 沒有足夠的 traction(吸引力),或是有 traction
卻無法 monetize(變現)。微洗衣的失敗,無關乎商業模式本身,純粹是公司制度和股東之間的問題。
回憶自己犯下的錯誤,劉曉峰在其反思文章中提及:
「在初創階段我就沒有定好合夥人公開、透明的合作機制。在內部出現矛盾時,我沒有依據任何客觀準則,非常情緒化的做了一些錯誤決策,這直接導致了團隊初始的合夥人出走,削弱了團隊力量,為項目未來的發展埋下了一個定時炸彈。」
筆者根據劉曉峰的自述文章和微洗衣發展的歷程,把這這個失敗案例的經驗總結如下:
1)股權分配不能只透過股東間的口頭協議,需有白紙黑字的合約。
2)變更股權比重時,應該遵循一定原則,且這個原則必須通過股東會的決議,而非由創辦人個人意志決定。若有股東日後對公司貢獻不如當初承諾,才有機制使其退場或削弱股權。
3)投入資金相同,不代表股權比例就要相當,還須看對公司的貢獻程度,找A來時劉曉峰已經以 CEO
身份為微洗衣打拼好一陣子,劉曉峰不應該過度讓利,讓A的股權和自己佔相同份額。
4)
股權結構的調整應盡量公開、透明,這樣所有的不滿、疑慮才有可能先行排除,才不會發生像其他人抱怨某位股東毫無貢獻卻坐擁可觀股權的糾紛。
5)
只要公司有其他人出資,公司就不只是創辦人個人的資產,即使創辦人擁有絕對的表決權,凡事也不能太硬幹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太過固執可能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在現實的創業人生中,不乏股東間為了爭奪利益而拖垮公司的案例,親兄弟也要明算帳,大家一起做生意,最好一開始就設置透明、公平的遊戲規則,才能防止日後的利益分配出現衝突,重蹈微洗衣的覆轍。
延伸閱讀:失敗者聯盟:太早募資也是問題?
原文出處: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ALPHA
CAMP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ALPHA CAMP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