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試產階段擺脫墨菲定律的魔咒?
筆者在網通與個人電腦產業經歷了超過10年的時間,曾任職 R&D
主管到現在的專案經理職務。在經歷無數大大小小無論是建教合作研發或是共同產品開發的專案,往往一開始都擺脫不了墨菲定率 (Murphy’s
Law)
的魔咒。簡單來說,墨菲定律最核心的意思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這指的正是任何一件事,只要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墨菲定律帶有一點讓人悲觀的想法,但是或許如果我們能事先了解硬體生產的運作與相對風險並事先做好應變計畫,這樣必可以更加樂觀的面對專案所遇到的事物。近年來群眾募資網站十分熱門,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發現贊助完硬體產品之後,不是沒辦法如期交貨,要不然就是交了貨發現不符合預期的品質。筆者本身就有切身之痛的經驗,半年前說要交貨的物品至今還未收到,唯一收到的只有一封封產品延後出貨的郵件通知。
在執行專案過程中有兩件最重要也需要掌控的事項:第一是時程,第二是成本。專案的成敗往往會因為時程延誤或成本暴漲,導致整體專案最終徹底失敗。
硬體生產的專案流程其實不難懂,從雛形階段(A Stage),到第一次試產階段(B Stage)甚至第二次試產階段(C
Stage)做最後驗證,以及最後量產前的小量生產階段(Ramp
Stage)結束後就可以進入量產。但是俗話說「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在每個試產階段有許多的細節需要注意,以下是每個階段常常遇到的事情:
1. 雛形階段 (A Stage):任何事往往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在這階段除了驗證電路板是否可以開機之外,通常會組少量的雛形機來驗證機構是否有干涉。但是事情只有這麼簡單嗎?
通常可開機運作的雛形機會被用來預先做安規相關的初步測試,這樣在機構開模前如果有需要設計變更的項目還可以導入。如果不幸在試產階段才開始測試,當時才發現需要做設計變更,最差的狀況除了多花錢以外,整個專案時程還會因此延遲。
2. 試產階段 (B & C Stages):追根究底找到每個問題的主因
在試產階段前,需要詳細統計是否有考慮到所有的試產機台數量(這當然也要包含申請相關國家法令安規所需的機台),然後再加上10%~15%生產不良率。一旦機台數量確定後就要提早規劃機構開模,送洗電路板與備料的時間,尤其是週期長的特殊料件更是要每週跟代工廠跟蹤狀況。
如期試產完並拿到機台後,各相關部門就要依據在雛形階段所設定的測試規格進行產品測試。而在雛形階段規劃所預留來申請各國家法令安規的機台,收到後就應趕緊安排第三方實驗室開始進行相關安規認證.
測試過程中發現任何問題,一定要有系統性的記錄下來然後歸類問題屬性與嚴重性。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定期追蹤所有的問題,並且在小量產階段前追根究底的找到問題的主因,絕對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往往只要一輕忽,墨菲定律的魔咒就會不知不覺地找上門!
3. 小量生產階段 (Ramp Stage):量產前的最後機會,不成功便成仁
一旦進入小量產階段,所有不管是電子,機構的料件與軟體都應該在試產階段都已經確定下來,不允許輕易變動規格。這個階段通常會生產比試產階段數量更多的機台(通常以百台以上計算),一來是要驗證工廠流程是否穩定,二來可以看到試產階段殘留下來的問題是否在大批量生產下會被放大。
如果不幸在生產中發現大批量的機台都發生一樣的問題,一定先解決然並徹底測試後再安排下一次的小量產。為了趕出貨而推出有問題的產品,不僅會賠錢善後,更嚴重還有可能徹底的信譽毀損。
4. 量產階段 (Mass Production):提前備料,安規到位,順利出貨
如果順利完成小量產階段,這樣就能順利量產嗎?還記得在試產階段所有特殊材料的備料週期嗎?如果不想遇到這種窘境,最好是在試產階段結束前先列出所有週期長的特殊材料,並在當下就先預估可能的數量,然後盡早通知廠商開始備料。
等等!是否還有忘記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呢?出貨國家的安規認證報告是否已經完成並且拿到證書?還沒拿到就出貨,不幸在海關被抽查到,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延伸閱讀:失敗者聯盟:太早募資也是問題?
原文出處: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ALPHA
CAMP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ALPHA CAMP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