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創業風潮在世界各國蔚為風潮,創業成為許多年輕人的目標,但從你有個可以改變世界的點子開始,到產品在市場上找到定位(Product
Market Fit),從 0 到 1
就註定是條篳路藍縷的路,而且失敗機率高達九成。團隊組成、商業模式、行銷方法、產品、資金都可能是導致你失敗的原因,當然還有其他我們沒看見的潛在因素。而加速器(Accelerator)的出現就是提供這些資源給創業家,讓你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碰壁,而是可以透過加速器內的課程、夥伴、導師(Mentor)甚至投資者的指導,快速找到公司向上噴發的引擎。
2014 Seed Accelerator Ranking Project 對全美加速器評比的報告中,有這麼多加速器被評為金牌,那到底這些加速器之間的差別是什麼?若你的產品已經找到 Traction
想進入加速器又該怎麼選擇?我們從報告中選出 AngelPad、TechStar、500 Startup 及 2013 年第一名的 Y
Combinator 做介紹,透過校友經驗,讓你知道這些加速器實際的差別是什麼,更清楚該如何選擇加速器。
(圖片來源)
被譽為「Anti Y Combinator」-AngelPad
AnglePad 是由 ex-Googler Thomas
Korte 在 2010 年創辦,主要是為期 10 週的密集導師培訓課程(Intensive
mentorship
program),每個團隊創辦人與導師間都有密切的接觸,希望能藉此打造出更好的產品、處理募資及找出正確的商業模式,AngelPad
招收任何階段的網路新創公司,每次只錄取約 12-14 組團隊,在舊金山跟紐約都有據點。 2014 年 Seed
Accelerator Ranking Project 及 500 Startup 創辦人 Dave McClure 都說
AngelPad 是全美第一的加速器,究竟其特別之處為何?
從其導師制說起,入選的團隊都會有 5 個導師陪伴,除了 Korte 跟 Carine(AngelPad
partner)從第一天開始就會全天候陪著所有團隊,其他導師都是一對一的陪伴每個創辦人,Thomas Korte 認為一般加速器的團隊與導師都是偶爾碰面,這樣的情況下導師並無法完全認識團隊及產品,所以導師給的建議對團隊來說可能是個傷害;因此
AngelPad 的團隊都會與導師有密切接觸,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與認識,導師才能給團隊最有幫助的建議與方向,而且這段關係即使 demo
day 結束後還是會持續下去。
除了導師陪伴以外,還有「Friends of AngelPad」內的許多投資者,其中不乏知名創投及投資者,例如:500 Startup
創辦人 Dave McClure、Google Venture 合夥人等。AnglePad
特別的地方在於,在你進入加速器之後,就可以與這些投資者開始接觸,磨練你的 Pitch
技巧、產品方向及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投資者間的人脈網絡,這些機會讓你可以在 demo day
前做最好的準備,將產品調整為投資者青睞的目標。
在 AngelPad
與其他加速器招收人數上有很大的差異,這裏比較偏向小班教學,並且提供非常完善的工作空間、導師及投資人,他將一切都幫你準備好,而你所需要準備的就是「認真工作」。因為這裡的完善設施,讓你的「失敗」成本降低,也讓你勇於嘗試;同儕間因為長時間的工作與相處,彼此是彼此的用戶及學習榜樣,所以校友間有著特別的「革命情感」。因為
AngelPad 培育出與多知名新創公司創辦人,所以畢業校友的幫忙與建議也是 AngelPad 受歡迎的原因。
申請方式只需在申請期間提出申請,提交 2
分鐘介紹團隊與願景的影片,經過篩選後才會進入最後一關面試,即使只有一個人也可以提出申請。AngelPad 會提供入選團隊 2
萬種子資金,團隊以 6% 的股權作為交換;額外還提供用公司轉換債作為交換 10 萬美金資金。
AngelPad
風雲榜:
MoPub(2013 年
被Twitter 以 3 億 5 千萬美金收購)。
Adku(2012 年被
Groupon 收購)。
Astrid(2013 年被
Yahoo! 收購)。
Crittercism(募得 4 千 8 百萬美金)。
(圖片來源)
目前最全球化的加速器-Techstars
Techstars 從 2006 年創辦,現在在全球組共有 18 個培訓計畫,其中 8
個是在各城市舉辦,也就是常見的加速器培訓計畫,但錄取隊伍並不會特別區分領域;另外的 10
個計畫則錄取特定領域的新創公司,如:雲端計算、機器人、健康、教育及穿戴式裝置等領域。Techstars 在不分類加速器每次約錄取 10
組團隊,進行為期 10
週的培訓計畫,同樣提供與同梯工作的共同空間,每天都會提供各領域的課程、講座及工作坊,例如:客戶開發、行銷、公關(PR)等,
與其他加速器不同的地方在於,Techstars
非常注重新創團隊對顧客的認識,並與許多國際公司及創投合作,希望創業圈與企業能互相支援幫忙。
根據畢業校友的說法,當你進到 Techstars 的時候,他要你停止坐在電腦面前打造產品,「Get out
of the
building」是前幾週的首要目標,接觸你的目標客戶,跟他們聊天、做使用者研究或問卷,驗證你的產品真的有解決使用者的痛點;寫程式是一件簡單的事,但瞭解使用者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你需要先了解使用者以後再開始打造產品,並開始用行銷找到產品的
Traction 準備 demo day。
全球都是一家人也是 Techstars 的優勢之一,每屆校友都在相同空間工作,而且這 10
週的時間,你需要從數千名的校友網絡內找到數位導師陪你度過,所以校友網絡與情感都比其他加速器更多元也更緊密,例如,當你想瞭解其他城市的創業生態時,透過
Techstars
的校友網絡能讓你能快速連接當地創業生態圈;又或者,當你產品想拓展到其他城市時,校友網路也是個非常有用的管道。Techstars
希望透過你對使用者與產品的暸解,提升產品被使用者接受與使用的機率,並透過課程與講座教導創業家其他技能。這樣有制度的培訓方式,幫助
Techstars 順利在許多城市打造出創業生態圈並將其串連在一起。
Techstars 的申請方式也是需填寫申請表及錄製影片,一旦你通過書審及影片的審查後,會被邀請參加 Techstars For A
Day 的活動。入選團隊 Techstats 會得到 1 萬 8 千美金種子資金,團隊以 6%
股權作為交換;這裏也額外提供用公司轉換債作為交換 10 萬美金的資金,但還有其他條件限制。
Techstars
風雲榜:
SendGrid(募得 2 千 7
百萬美金)。
Oneforty(2011 年被
Hubspot 併購)。
Thinkfuse(2012 年被 Salesforce 併購)。
Socialthing(2008 年被 AOL 併購)。
(圖片來源)
PayPal Mafia 精神-500
Startups
500 Startups 由 PayPal mafia的 Dave McClure 在 2010 年時創辦,提供為期 16
週的加速器培訓計畫,每梯次大約招收 30 組團隊加入;因為創辦人的背景的關係,500 Startups 常被拿來與 Y
Combinator 做比較,但其實他們之間還是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500 Startups
目標是成為「新創球探」,發掘世界各地有潛力的新創團隊,提供完善的環境、緊密的校友網絡、多元的文化組成,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到美國磨練自己的能力,讓從
500 Startups 畢業的團隊都有隨時面對國際市場的心態與能力。
Dave 認為 500 Startups 要做的就是到加拿大發掘 Steve Nash,到德國發掘 Dirk
Novitzki,到日本發掘 Ichiro,500 Startups 非常注重多樣性,錄取團隊大約有 20-30%
的團隊並非來至美國,除了地域、性別、種族、宗教或語言的差異性比例也會持續增加。
社群驅動(Community driven)是 500 Startups
與其他加速器最大的差別,在這裡創辦人、夥伴、校友與導師間有著如家人般的強烈連結,彼此互相支持不論公司成功與否,即使 demo day
結束後彼此間也持著同樣的關係。這裡大約有數百位導師供你請益,大家都會在這裡進出,你只要預約 Office hour
就可以與每位導師碰面;而且每週還會有客座講師午餐會與團隊進行互動,討論的面相從產品橫跨到募資與佈局,只要有你想學習的東西都可以直接加入討論。
這裏的文化並不會要你寫出最好、最屌的產品,而是希望你利用行銷技巧、產品設計與說故事技巧,在所有投資人面前為自己的產品說一則好故事,拿出最有說服力的產品與數據,Dave
McClure 自己形容 500 Startups 的投資理論就如同電影「魔球」中的技巧一般,用科學且系統化的方法找尋有機會在創業途中擊出連續安打的團隊,持續增加團隊經驗、能力與公司估值;而不是在這裡一次擊出全壘打,獲得高額資金投資。
500 Startups 大多投資已經有產品 Prototype ,且經過市場驗證得到 Traction
的新創團隊,但不是有這些東西就能進入 500 Startups,你需要找到數位 500 Startups
的校友、夥伴、投資者願意為你背書,才有辦法得到 500 Startups 的關注;入選團隊會得到 12 萬
5 千美金的資金挹注,團隊以 5% 股權作為交換,但參加培訓計畫需繳交費 2 萬 5 千美金的費用,所以每組團隊得到的資金為
10 萬美金。
500 Startups
風雲榜:
Wildfire Interactive(2012 年 Google 以 3 億 5
千萬美金收購)。
MakerBot(2013 年 Stratasys 以 4 億 2 百萬美金收購)。
Viki(2013 年 Rakuten 以 2 億美金收購)。
Behance(2013
年 Adobe 以 1 億 5 千萬美金收購)。
(圖片來源)
十億公司俱樂部-Y Combinator
Y Combinator 就像創業圈的「洋基隊」,只找「最厲害的好手」,從 2005 年 Paul Graham
創立到現在,所培訓出來的新創公司總市值已突破數百億美金。Y Combinator 每次培訓計畫為期 10
週,每年只招收夏、冬兩個梯次,每次約錄取 60-80 人。「駭客精神(Hacker)」是 Y Combinator
的精神指標,這裡並沒有提供工作空間,你必須要找空間開發產品,Paul Graham 告訴所有加入 Y Combinator 的團隊,這
10 週, 你只需要做三件事:瘋狂寫程式、暸解使用者及運動;保有強健的體魄,投入 200%
精力開發產品,找出讓產品爆發的「成長曲線」,成長就是培訓期間最重要的首要目標。
在這裡每週都會有「晚餐時間」以及 Y Combinator 夥伴的 Office
hour,這些時間你可以碰到許多矽谷重量級明星導師(Baller)− Peter Thiel、Mark Zuckerberg−
這些自行創業而且獲得巨大成功的明星;這時也是所有團隊展現每週努力成果的時刻,團隊藉由向這些客座導師 Pitch
來獲得回饋並加以改進,這樣的環境下,當你想偷懶卻看到其他同梯都奮力往前跑時,自然會有股力量把你往前推,因為沒人希望自己的公司失敗;再者,這些夥伴都是創業成功的創辦人,所以對於目前遇到的狀況能給予更明確的解決方法,而且都是衷心希望這些新創公司能將產品推廣到全世界。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資源就是「校友網絡」與「名聲」,Y Combinator
這幾年在矽谷的成功,讓許多新創公司搶破頭想加入,錄取率甚至比哈佛還低;換句話說,就是入選的團隊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菁英創業家,用
Dave McClure 對 500 Startups 的比喻來說的話,這裡就是創業圈的大聯盟,每位選手都是精挑細選的好手;Y
Combinator 在矽谷的名聲,就等於品質保證書,對於募資與公司估值都有很大的加分與幫助。
入選團隊 Y Combinator 會得到 12 萬美金的資金挹注,團隊以 7% 股權作為交換。Y Combinator
的申請方式也是填寫申請表,但你需要耐心的填寫接近 30 題的問題,如何在這麼幾千份的申請表中,讓 YC
夥伴可以對你印象深刻就是個很重要的課題(範例:Dropbox
申請表),吸引到審查人眼睛的你才有機會進入接下來的面試及討論投資金額的階段。
Y Combinator
風雲榜:
Airbnb(估值約
200 億美金) 。
Dropbox(估值約 100
億美金)。
Stripe(估值約 50
億美金)。
Reddit(估值約 5 億美金)。
加速器到底該怎麼選?
加速器匯整了導師、資金、同儕、工作空間等重要資源,一次提供給所有入選的新創團隊;但是加速器間除了初期投資金額與佔股比例不同以外,更重要的是每個加速器擁有的資源種類、招收團隊的類型與階段、宗旨以及培訓方式也都不盡相同,所以當你要挑選加速器時,千萬不要以「名氣」作為選擇條件。首先你需要先了解自己團隊所處的階段、所需要的資源以及想從加速器獲得什麼,就像找工作面試一樣,必須先認識自己後才有辦法販售自己。
認識自己後,開始剖析每個加速器間的差別,最重要的是必須知道加速器所招募的團隊類型、階段以及提供的幫助是否都符合自己,以上面四個加速器為例,若你已經有團隊但對產品未來尚未明朗,選擇
Techstars 會比 500 Startups 或 Y Combinator
來得有幫助;若你已有明確的產品定位及市場驗證,只想追求成長,那麼 500 Startups
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若你什麼都有了,只想募資以及認識累積人脈,或許 Y Combinator 又比其他的更好。
所以不管加速器排名全美或全球第幾名,創業家需要想的只有「我需要什麼資源,哪個加速器是最符合我需要的」,因為最重要的東西不是加入哪個加速器,而是要讓自己的團隊能夠存活下去,讓自己的產品能夠得到使用者的喜愛。
延伸閱讀:創業初期,除了專注、專注還是專注
原文出處: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ALPHA
CAMP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ALPHA
CAMP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