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網路上賣農產品和生鮮用品已行之有年,民以食為天,在網路如此便利的時代,生鮮電商仍未見產值大量爆發。SmartM
專訪厚生市集總經理張駿極 (以下簡稱張),暢談生鮮電商所面臨的挑戰與解決之道。
SmartM:以網路經營生鮮農產品買賣的難處何在?
張:生鮮電商的經營有兩大難處 -- 有效期限、及消費者的信任。
首先,生鮮產品的保存期限很短,來回的退換貨,除了運費的損失,可能會連產品都報廢。在來是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信任機制的建立。因為生鮮不是標準品,就像
3C
品通常有統一的規格,消費者和你之間對於品質和規格的認知是一致的,就會比較好溝通。但生鮮的問題就在於沒有「規格」,每個進貨的蔬菜水果都長不一樣,所以你對於高品質的認知,跟消費者之間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而這個差異其實因為你沒有面對面溝通,而且產品也不是消費者親自挑選的。假設今天消費者去實體超市挑到一顆菜,打開來中間的菜心可能有點爛了,消費者有可能會因為是自己挑的、摸摸鼻子就算了。但如果是網路上買的生鮮食品,雖然重量和內含物都對,但是當你切開來發現菜心是黑的話,消費者一定會認為這家貨品品質不良,或業者故意把一個不好的產品交給你。雖然生鮮電商是一個蠻蓬勃發展的行業,但提供優質新鮮的生鮮產品、並且跟消費者持續的建立信任關係,是我們一直都在學習的。
SmartM:厚生市集和網路其他農產品電商的不同之處?
張:台灣的農產品電商蠻多是從農民那邊直接運送的,所以沒有強力的倉儲理貨中心作為後盾,過程是消費者從網路下單,再由網路平台業者把訂單傳真給農民,由農民直接出貨。但從農民手中直接運送會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大部分的農民生產的農作物通常比較單一而大量,但消費者無法一次買很多,所以一般網路生鮮電商比較傾向團購的運作模式。而厚生市集操作的方式就像是生鮮超市,比較像國外的
Amazon Fresh 或Fresh Direct
在紐約州運作的方式,我們有一個物流運籌中心,這個運籌中心的目的就是把大包裝拆成小包裝,可以讓消費者買多樣但是少量,這樣比較符合一般消費者在家烹調的日常需求,也是厚生市集跟其他網路生鮮電商不一樣之處。
SmartM:生鮮電商通常在物流方面都會遇到難題,厚生市集如何克服物流的挑戰?
張:生鮮電商是屬於消費者每天要使用的農產品,加上有保存期限,所以一定要快速送達。愈快送達,消費者愈容易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因為要極快速送達,所以厚生市集不能使用一般的宅配服務。再者就是生鮮產品的溫度保存問題,也就是依品項的不同,而有冷凍、冷藏、還有常溫等不同溫層的需求。舉例來說,當消費者想要買豆腐(需冷藏)、豬肉(需冷凍),再加一個木瓜(常溫),這會出現三個不同的溫層,等於就要付三個不同的運費,會讓整個購買的運費門檻拉得非常高。所以一般宅配對生鮮電商來說,一是速度不夠快、二是消費者必須負擔很高的運費。所以為了兼顧速度和成本,厚生市集在台北市區使用機車宅配,除了送貨速度快、機動性高,還可以做「混溫層包裝」,這概念和自己去超市買魚和青菜水果是一樣的,也因為速度快所以消費者就比較不擔心有保鮮貨解凍的問題,混溫層包裝也大幅降低運費。
延伸閱讀:生鮮電商的最後一哩!憨兒的有機菜:早上訂、下午到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 厚生市集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