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子商務快速興起,各式線上商店衝擊了實體商店,有些人甚至認為實體店將會在將來消失,但事實上卻不盡如此,在實體店面和虛擬商城的店家從中發展出一種新的店面形式──「快閃店面」,數位媒合公司Partnered的創辦人Baldwin
Cunningham在《Forbes》發表的文章當中,講述了他對於快閃店面的看法,以及和實體店面的關聯性。
Cunningham提到快閃零售商市集Storefront的創辦人 Tristan
Pollock對於電商和實體店面之間的觀點,他認為雖然電商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也造就線下的實體店面卻帶給消費者另一種不同的意義,發展成其它形式的客戶體驗方式。Pollock觀察到越來越多人使用他們公司提供的場地建立快閃店,這不只出現在Storefront,現在許多世界知名的電商公司與實體店面正在想盡辦法提供客戶體驗,打破實體和虛擬之間的界線。
像是Warby Parker
這家眼鏡公司在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市場中闖出成功之路,他們提供客戶試戴的服務,是將5副眼鏡送至客戶的家中讓客戶體驗和挑選。不久後,Warby
Parker
開始做實測來決定他們是否要開設零售商店,他們採取的方法即是利用快閃店面和以他們在紐約的辦公室作為展示間,結果反應超乎想像地熱烈,公司便將零售商店納入他們商業策略中。直至今日,這家公司正如火如荼地經營實體店面和線上購物網站,實體店面和展示間已經遍及美國15個城市,他們也發現有85%的客戶會在店裡消費完之後到網站上繼續瀏覽商品,增加更多刺激消費的機會。
www.warbyparker.com
Warby
Parker的影響不只僅於客戶體驗,而是整個零售店面時代的興起。男性毛衣品牌Bonobos也嘗試把據點設置在重點城市年輕人出沒的區域,西裝業者Indochino則利用了快閃商店的方式向客戶介紹他們的產品,化妝品廠商
Birchbox 和 Rent The Runway
也開啟他們的零售商店之路,以上的例子都顯示零售實體商店其實有電商平台無法取代的優點:
www.warbyparker.com
1.即使便利性很重要,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仍比購買力更有價值
零售商在某些方面不可能追上電商購物平台,尤其當消費者清楚知道自己的購買清單。這些新興電商產業正在努力提升不同層次的便利性,因為他們清楚知道現在的消費者隨著物流業的成熟發展,可以期望下單一或兩小時便收到物品。
但也並非所有商品都可以輕鬆達到客戶的標準,像是購買衣服是為了展現自身的風格和個性,選購家具也並非只是填補房子的空曠處,而是為了設計整個空間的美感。這樣情況下,要客戶立即下單購買產品就有一定的難度,假使這種商品能夠網購,但許多客戶仍是傾向實際看見實品再決定是否購買。
2.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購物平台能夠讓顧客感到客製化
當然,電商購物平台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客戶服務,但在客戶服務與客戶喜好掌握之間仍有一段差距。舉衣服實體店面為例,實體零售商店能夠當場試穿、選擇衣服大小,提升客戶購物體驗,再者,實體店面的人員可以直接與客戶交談以獲得最直接的客戶資訊,而這是電商購物平台做不到的。
電商的發展造就快閃店面的應運而生,兩者相輔相成,而台灣當然也有這些快閃店面的案例,像是新光三越在台北設立Curves快閃店,網羅許多名牌設計師例如吳季剛的品牌,打造主題性的快閃店面,除了服飾,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平均每個月有10個以上的快閃店面進駐,創造話題。
小器生活道具Facebook
未來快閃商店和電商的關係將會更加密切,電商很有可能會開設實體商店,是消費者可以實際接觸到店家的商品並且從中獲得樂趣,激起購買的慾望;而實體店面業者也會借助網路電商的力量,完善地掌握客戶的資訊與喜好,帶領消費者進入嶄新的購物方式與購物體驗。
延伸閱讀
當每家公司開始擁抱大數據,錯誤數據與結論比沒數據更傷
原文出處
Forb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