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台灣電商發展初期,電商賣家多以經營批發代銷為主。在不同時空環境下,成功的創業具特殊性,無法與現今的電商環境同日而語。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日,後進者在規劃品牌定位、行銷策略時,應考慮新的消費者行為模式,慎重評估企業資源與外在環境現況,進而與商業模式結合。
在SmartM電子商務學院開設的「品牌電商經理人策略實戰班」系列課程中,SmartM創辦人許景泰將以「品牌電商經營與策略實戰」為主軸,藉由實例分析,協助傳統企業轉型業者、產品再造升級者、網路創業者思考於新媒體時代制訂行銷策略的方法,進而打造品牌電商競爭力。許景泰進一步指出,經營電商編列預算、評估績效時,須注意的3項指標:
報名參加「品牌電商經理人策略實戰班」,了解更多個案探討與演練分析,幫助您分析電子商務市場趨勢與企業定位。
1.了解電商發展進程,依照消費者行為規劃經營策略
許景泰表示,回顧2000年至今的台灣電子商務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四階段:第一,在C2C拍賣平台銷售,以批發代銷為主;第二,自建網站銷售,由經營產品轉向經營品牌;第三,在Facebook崛起後,開始有企業以經營社群為行銷重心,由社群導購;第四,行動裝置普及後,品牌開始講求O2O匯流,以虛實整合為經營重點。在已走入第四階段的今日,企業的品牌策略與行銷方式都需要依照當今的科技趨勢、消費環境重新評估。必須鑑往知來,參考分析更多實作案例,同時評估市場需求現況,才能找到企業產品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方式。
2.經營電商須以「人」為主要考量
以往在分析產品差異化定位時,會以行銷4P理論(產品、價格、通路、宣傳)作為分析基礎。許景泰表示,時至今日經營電商除了4P理論之外,更必須以「人」為主要考量。要考慮目標群眾的消費習慣、消費地點,以人為思考的出發點。以平台通路為核心慢慢轉移到以社群、口碑行銷為主。
3.掌握企業既有優勢,規劃長期目標
許景泰進一步分析,電商企業經營電商編列預算、評估績效時,主要可以參考4項指標:產品、網站流量、維運成本、服務成本。一家電商企業通常難以同時掌握此4項指標,然而,掌握不同的強項依然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舉例而言,資金預算較少的企業,可以藉由新的異業合作(例如網路社群、公司企業福委會等等)發展出更多接觸消費者的渠道、通路。掌握不同優勢的企業,可以有不同的市場經營方式,但是若要企業能夠長期發展,依然要更要全方位的規劃以上4項指標。
報名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