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編按: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簡稱BAT)已成過去時,中國互聯網格局從「三足鼎立」演化為阿里與騰訊的「兩極對峙」,AT時代正式到來。
最近,阿里和騰訊先後發布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可視為AT時代到來的正式宣言書。
阿里收穫了自IPO以來最強勁增長,新一季收入同比增加59%,達到321.54億元人民幣;騰訊則實現了自2012年以來最大增幅,新一季收入同比增加52%,達到356.91億元人民幣。兩者的總市值都站上了2,400億美元。
阿里與騰訊已將國內的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處於第二檔的百度和其他公司,與「AT兩極」遙不可及的隔著超過1,800億美元的市值。BAT在體量上已不構成足以相稱的三強。
如果加上同屬阿里系的螞蟻金服(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600億美元估值,阿里已跨入3,000億美元俱樂部;而騰訊也同樣進入了全球互聯網版圖的第一陣營。對照全球互聯網公司的巔峰:Google市值5,400億美元、亞馬遜市值3,600億美元、Facebook市值3,500億美元。中國的AT兩極,同時拿到了向「國際互聯網三座大山」挑戰的資格。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之所以成為兩極,除了市值上的絕對領先,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國的互聯網格局中,只有阿里與騰訊兩家構築了各自完整的生態體系。
但擺在AT兩家前面的並非必然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鬥,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阿里與騰訊已為我們每一個人設下風格迥然不同的互聯網生活入口。這當然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但對於使用者而言關鍵的問題在於:不同的入口之後,導向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而每一個使用者對不同生活形態的需求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AT兩極誰能占得未來競爭的先手。
AT時代其來有自,各自攀上一極,阿里騰訊兩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理念和路徑。從戰略規劃以及實現,各自「出海」參與國際競爭的方法和優勢,以及最核心的生態體系構成與相應的服務能力三方面加以分析,我們或可窺見「兩個入口」之後,屬於你我每一個人的互聯網生活圖景。
一、阿里巴巴玩命佈局,騰訊拼命賺錢
阿里有個重要的變化,從本財季開始,首次按照四個部門揭露財務訊息,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其他三個部門分別為雲端運算、數位媒體及娛樂業務、創新項目及其他業務。
「你還認為阿里只是一家電商公司?很多投資者已經不這麼看了。」在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出後,阿里巴巴用了這樣一句話作為微博的開頭。
電商仍佔了阿里營收的大戶,但其最受人關注的是業務版圖的重鑄,雲端運算、數位媒體和娛樂、創新項目被確立為三大「新興引擎」:
雲端運算應用
在阿里的所有業務中,阿里雲拉出了最陡峭的增長曲線,從增速上看,阿里雲已超過了亞馬遜旗下雲端業務。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因此斷言阿里將轉型為一家數據公司,而德意志銀行則在研究報告中認為,阿里雲營收規模已超越Google,呈現「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Alibaba Cloud」的「3A」格局,預計到2020年,雲端運算收入將超過千億人民幣,佔據阿里總體收入的27%。
大文娛
(編按:大文娛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合一集團、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位娛樂事業部等)
儘管仍處於整體虧損中,但已擁有巨大的體量和接近300%的收入增速,背後是海量的使用者與廣闊的服務空間。
菜鳥網絡
菜鳥網絡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物流大數據和雲端系統。瑞士信貸將之評價為一種創新商業模式「共享物流訊息系統」,里昂證券將其定義為「數據公司」。菜鳥網絡同樣處於虧損狀態,但通過大數據驅動的社會化物流協同平台,不僅構築阿里電商在物流速度和成本上的競爭壁壘,更大的目的則是成為中國商業基礎設施之一。
核心電商之外的三大板塊,恰好體現了馬雲對阿里業務「履帶式前進」的規劃,即旗下業務輪流領跑,按照計劃:
2017-2019年,當下已成6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獨角獸螞蟻金服領跑;
2019-2021年,阿里雲接棒;
2021-2024年,菜鳥將領頭。
如同接力運動員一樣,阿里系業務將逐一輪流接棒。
阿里人自稱:這是「要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修屋頂」。通過大數據雲端算算、支付和金融、物流、大文娛、農村淘寶等一系列佈局,阿里初步具備了向整個商業社會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並進行升級的能力。
有人評論,這一次對新業務矩陣的集中展示,體現了阿里離開舒適區的決心。據說阿里雲剛開始創立的時候,除了王堅,阿里董事會裡沒有一個人知道雲端運算到底要幹什麼,但馬雲依然堅持年復一年的巨額投入。菜鳥、文娛、農村淘寶似乎正在經歷相同的歷程。
如果說阿里的目標不再成為一家單純的電商公司,騰訊則是把所有的好鋼都用在最為鋒利的刀刃上,越來越成為一家最為龐大、賺錢和不可挑戰的遊戲公司。
手機遊戲是騰訊王冠上的寶石。新一季度手遊貢獻96億元人民幣收入,這個數據在2015年的四個季度分別為44億、45億、53億和71億元人民幣。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騰訊手遊呈現爆發式增長,並為騰訊帶來了豐厚收益。
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中國PC端遊戲市場的增長在近幾年已呈減緩態勢,而騰訊早在2014年就確定將公司主業向手機遊戲轉移。在2014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中騰訊即宣布:「在網路遊戲方面,公司將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由PC擴大至行動端。」而就在此前的兩會期間,馬化騰向媒體明確表示的騰訊主業將是佈局全球手遊。
與馬雲不停的折騰、尋找新邊界不同,馬化騰在專注於持續吞噬遊戲市場這塊大蛋糕。人們印象中騰訊最大的殺手鐧——社交產品,對營收的貢獻其實只佔小部份。
馬化騰曾表示:「過去大家都以為騰訊什麼都會做,我們也走了一段彎路。這兩年我們變化很大,把越來越多業務都砍掉了......自從進入手遊營運後,很多精力都在佈局全球手遊,這是我們的主業。」
如今,中國蘋果應用商店裡排名前十的遊戲中,騰訊佔6個;前二十中,佔10個。
騰訊代理的英雄聯盟,長期佔據世界最賺錢網路遊戲的寶座,高峰時期佔到全球網路遊戲收益的將近12%。在整個2015年全球PC端收入前三的遊戲:英雄聯盟、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其中國代理商都是騰訊。
遊戲也是騰訊將社交軟體上的優勢轉化為收益的最核心通路。手機QQ和微信成為騰訊手遊獨一無二堪稱恐怖的通路壁壘。同時,騰訊敏銳的抓住了使用者端遊戲IP手遊化改編的趨勢,拿到了大量端遊時代競爭對手的優質IP改編手遊作品的營運權,比如與盛大合作的《傳奇Online》、從巨人公司手裡拿來的《征途Online》;另一方面是不斷推出新的智慧型手機遊戲類型,比如釣魚類遊戲和新的角色扮演類遊戲。
而手機QQ和微信成為了遊戲玩家進行展示、與朋友溝通合作、分享遊戲周邊的最佳途徑,進一步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與使用者。
新一季的財報中還沒有將全球頂級遊戲公司、明星產品「部落衝突」的開發商Supercell的收益計算在內。今年7月25日,《華爾街日報》披露,歐盟已經批准了騰訊以大約86億美元收購芬蘭手機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的交易。《華爾街日報》就此評論:這一騰訊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購,表明該公司已徹底回歸自己最擅長的遊戲領域。
Newzoo的數據顯示,整個2015年騰訊總營收為150億美元,其中騰訊控股的遊戲收入高達85億美元,這意味著來自遊戲的貢獻早已過半。而通過收購Supercell,騰訊控股的遊戲收入至少暴增至130億美元。這不僅意味著在全球996億美元的遊戲市場中,騰訊將獨霸13%的份額。同時也預示,騰訊未來七成以上的收益將來自遊戲。
騰訊已經達成全球最大遊戲公司的目標,並盡情收割著中國遊戲市場爆發與全球手機遊戲爆發的雙重紅利。美國《財富》雜誌 甚至斷言:「騰訊將不再以社交媒體巨頭的形象示人。」與阿里苦心下注未來不同,對於騰訊來說,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
二、靠什麼翻越「國際三座大山」?
與騰訊收購Supercell一樣,阿里也有自己的明星級收購。今年4月,阿里宣布10億美元收購東南亞「淘寶」Lazada。這是中國電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
但複盤出海歷程可以發現,阿里走出去,並不侷限於電商業務。就在收購Lazada的同時,阿里雲端運算剛剛完成新加坡數據中心的擴建。
雲端運算才是阿里出海的先鋒部隊。今年5月,阿里雲端運算挺進日本市場,在日本設立數據中心;同時進入韓國市場。第一階段,服務聚焦於遊戲、電商、通訊等行業,從此以後,中日韓公司將有可能使用統一的雲端運算平台,一起拓展其全球業務。加上今年年內啟用位於歐洲、澳洲、中東的數據中心,加上已開服的美國東部、美國西部、新加坡和香港數據中心,阿里雲將在全球範圍內與AWS和AZURE競爭。
除了雲端運算,阿里旗下菜鳥網絡也進入了日本市場。隨著菜鳥的服務,中日跨境電商交易運費下降30%以上。同時,菜鳥網絡和哈薩克斯坦郵政(Kazakhstan Post)在俄羅斯、中亞、東歐達成跨境電商和物流全面合作。以俄羅斯為例,此前俄羅斯使用者在速賣通上購物收貨最長需要1個月,如今已經提升到3.8天的平均速度。
目前菜鳥旗下跨境網絡已經接入了全球110個倉,服務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
支付寶的出海則更深入。今年第一季度,螞蟻金服投資的印度「支付寶」Paytm使用者數達到1.35億,比2015年增加逾5倍,登上世界第四大「錢包」位置。
支付寶已經深入7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Airbnb、Agoda、Bookings等各大酒店和住宿預訂網站;Uber、Grab等在內的叫車軟體;喜達屋(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萬豪(Marriott International)等跨國連鎖酒店集團,還有眾多航空公司,美國、英國、日本、韓國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7萬多家店面接入了支付寶。
在去年的美國之行時馬雲曾說:「未來十年海外市場要佔到阿里收入的一半」。
這句話的核心詞其實是「未來」。在出海策略上,阿里並不單一依靠成熟的電商業務直接收割利潤,而是遵循業務版圖重鑄的邏輯,以大數據雲端運算、物流網絡、支付和金融構築基礎服務,同時帶動電商業務進行海外拓展。
但必須注意到,阿里出海所涉及到的雲端運算、物流網絡等都屬於最前端的領域,既要與全球巨頭競爭,同時在技術和商業上充滿了不確定性,阿里押注「未來」能否成功,仍待觀察。
騰訊的關鍵詞顯然是「當下」,確保自己在全球範圍內最大遊戲公司的地位。
收購Supercell絕非騰訊首次涉足國際遊戲市場。2014年7月的世界行動遊戲大會就披露,騰訊針對遊戲產業的投資案例已達50個,覆蓋10個國家地區。其中2010年和2014年分別是騰訊在遊戲領域投資最多的兩個年份,同時也是騰訊切入手遊市場的關鍵時機。
在過去十年中,騰訊在全球範圍內共併購了32家遊戲公司,包括16家PC遊戲公司、16家行動遊戲公司,其中25家為海外遊戲公司。此外,騰訊還分別投資了1家電子遊戲機公司、1家網頁遊戲公司,以及1家遊戲出版公司。累計投入超過100億美元人民幣。
以營收數據來看,在整個遊戲行業,騰訊已排名全球第一;在手機遊戲領域,騰訊排名全球第三。但從收入結構來看,騰訊遊戲收入的主要來源仍是中國市場。收購Supercell的目的很簡單:實現「主業」手機遊戲霸主地位,並以此為跳板,將騰訊遊戲業務打入國際市場,實現真正的全球第一。
如今,騰訊已擁有開發英雄聯盟的Riot Games(拳頭遊戲),還擁有Epic Games約40%的股份,同時也是韓國遊戲開發和發行公司CJ Games的大股東,在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和Glu Mobile也有一定市佔率,而暴雪又以59億美元收購了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公司。
在全球範圍內,騰訊已建立起了從遊戲開發、發行、營運、競技,到訊息和周邊產品的全套生態鏈,甚至可以說,騰訊間接控制了全球前十大遊戲公司約三分之一的遊戲收入。
相比遊戲業務在世界範圍內的攻城略地,騰訊的社交業務海外拓展卻低調得多。
早在2005年之前,QQ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進行營運,始終有點不溫不火。2013年後,微信也開始出海。但對比Whatsapp和Facebook,微信海外使用者增長難以突破瓶頸。從新一季度財報來看,微信的帳戶增長速度明顯降低,從一季度的單季增長6,000萬人民幣回落到了二季度的4,300萬。
可以看出,騰訊的全球佈局嚴格依照了馬化騰的「手遊主業論」,社交被置於次要的位置,遊戲才是狂飆突進的主力軍。這與全球遊戲市場的上升態勢,與騰訊本身收割當下的戰略思維都密切相關。
毫無疑問,騰訊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穩坐全球遊戲業霸主的寶座,但問題也同樣明顯:如果要與Google、亞馬遜、Facebook這互聯網「國際三座大山」對立甚至競爭,單憑遊戲是否足夠?遊戲顯然是最為賺錢的產業,但縱觀互聯網歷史,從來沒有一家遊戲公司能夠與Google這樣提供互聯網基礎技術、或者亞馬遜這樣提供互聯網商業基礎服務的公司競爭。
騰訊在遊戲領域的輕鬆收割,以及伴隨收割習慣而形成的公司戰略,其基礎是中國特色(經濟、政治和社會分層結構等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年輕人次文化,以及隨之而來的遊戲文化和遊戲市場的爆發。但這個基礎是一個特例,而並非普遍。騰訊在海外的攻城略地,目的在於從生態鏈上控制整個遊戲產業,但最終變現最大的落腳點還得回到中國市場。
而商業基礎設施的提供則是普適的,也意味著遠比遊戲領域長袖善舞來得艱難。反觀阿里,電商本身也並非可以短時間內收割的產業,這好比修建商場,大樓無法憑空而起,道路、水電煤必須先行。這注定阿里只能以商業基礎服務為前導出海,既為電商搭橋修路,其本身將成為更大的生意。
三、你面前的兩個入口
無論業務結構如何變化升級,淘寶始終是阿里的靈魂所在。
淘寶之於阿里,不僅是發祥地和最重要業務這樣簡單。淘寶是阿里直達使用者、了解使用者和賦權使用者最為核心的場景,是阿里建設人與商業的關係的起點,也是阿里在此後發展所有商業形態的靈感來源。觀察淘寶的演化策略,就能更清晰的看出阿里整體戰略的走向。
淘寶每日活躍的使用者在6月份平均每天打開淘寶次數達到7次,每天淘寶使用者發表超過2,000萬條評論。阿里巴巴CEO張勇在新季度財報中表示:「憑藉智慧型數據驅動的社交、社群和個性化服務,我們改變了4.34億活躍使用者在平台上的互動方式,逐步實現live@Alibaba的願景」。
喊出「live@Alibaba」,說明阿里在微信崛起之後的社交恐懼已經確定了一個新的應對。
阿里對淘寶更徹底的改造,是想通過智慧型數據的驅動,使淘寶從營運流量向營運數據升級,並以此成為一個徹底開放、向商家和買家提供工具化的基礎服務(如數據產品)、從而具有自我成長活力的生態圈。
數據是淘寶未來的關鍵詞,據說阿里內部的研究部門已經提出了「一切業務數據化、一切數據業務化」的方向;數據同樣是阿里未來的關鍵詞,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基礎,提供商業、支付、金融、物流等各方面產品,最終完成智慧型商業時代的基礎建設。
如果說阿里的目光是向下、深入未來商業形態的底層構築基礎設施,那麼騰訊的目光則是向上、收割使用者的時間和注意力。
我們的注意力就是騰訊的寶庫。在新一季財報解讀中,騰訊披露,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的ARPU值(每使用者的平均收入)在人民幣310元至415元之間,休閒遊戲的ARPU值在人民幣85元至350元之間,智慧型手機遊戲的ARPU值在人民幣150元至165元之間。如此高的ARPU值來源於海量使用者,更關鍵的是來源於所佔據的使用者時間長。
根據Quest Mobile公佈的2016年6月APP使用總時間排行榜,騰訊旗下微信、QQ、QQ空間和QQ輕聊版,在時間最長的社交網絡領域前十位中佔據四個,並霸佔頭兩名。
目前,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業務,商業應用場景的搭建仍未成熟。對於社交軟體利用,騰訊最為得心應手的仍然是發揮通路優勢,吸引使用者時間和注意力,以遊戲業務帶來最為便利和豐厚的變現。
一邊是全球遊戲整體生態鏈的把控,一邊是中國使用者所貢獻的注意力,這即是未來騰訊帝國的兩根基柱。而騰訊所有戰略的出發點,都建立在持續鞏固加強這兩根基柱之上。
隨著AT各自攀上兩極,少數巨頭為全民提供互聯網生活入口的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時代,中小互聯網公司將在巨頭的基礎建設上寄生並共同形成和繁榮生態圈;你我每一個人都將被納入和生活於此生態圈內。
而阿里向下構築,騰訊向上收穫,入口之後,是截然不同的互聯網生活。
阿里將以數據和運算為基礎,負責交易、支付、物流以及商業工具等全套「互聯網水電煤」基礎建設;阿里的服務將構成未來商業的底層,而我們的生活與從此生長出來的商業生態息息相關,我們自己也同時是商業生態得以繼續生長和進化的因素。
騰訊則將以微信和QQ為代表的社交軟體、媒體平台、全球把控加全產業鏈佈局的遊戲,構成了另外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我們每一個人的時間和注意力,是這個生態圈所囊括最為關鍵的資源,也提供這個生態圈最為重要的產出。
兩個不同的生態圈,是阿里和騰訊兩家公司不同風格的投射。阿里起於草莽,擁抱三教九流無所不包的商業大眾,具有負重和拓荒的韌勁;騰訊更像是含著銀湯匙出生,其明星產品總能契合當下時代,具有爆發式席捲使用者並變現的能力,在「工程師文化」的沉穩面具背後,果斷和高效才是其最大的特徵。
無論如何,AT就是中國互聯網發展至今的精華所在,不同在於,騰訊已經在收割現在,而阿里正專注於下注未來。而「兩極」之後,我們每一個人與之息息相關的未來,正在加速到來。
延伸閱讀
騰訊憑什麼超越阿里巴巴,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網路公司?
原文出處
本文轉載自虎嗅網/嚴九元(微信公眾號:智谷趨勢zgtr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