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活水何時才會來?是創業者最想問的事。2016年,台灣投資的環境有慢慢變好,雖然最缺天使輪資金,但也也開始出現天使投資了。然而,有些天使投資人恐怕不是「真天使」。在台灣創業,最缺的是資金,因為它最立即迫切與生死存亡相關,一不注意現金流和財務,不小心就會跌得粉身碎骨。
根據Fortune的報導,90%新創團隊會失敗,最常見的是找不到市場,其次是用完現金。然而,中國、美國初早期投資比較活絡,雖然這兩年有所謂資本寒冬的現象,但情況仍較台灣好。攤開2016年創業大調查,89家對外募資的公司裡,最缺乏的資金是Pre種子輪和天使輪。投資者願意投資的團隊階段,A輪以前的初早期投資也最少資助天使輪。
2016年,台灣的投資環境到底如何呢?
開發創新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郭大經指出,台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等狀況,「總資金、總投資數雖比不上美國,但已經比去年台灣的情況好,也比中國大陸好一些。」
企業創投大多是B2B公司,為了補足他的生態鏈,投資國外新創的比例反而較高。郭大經認為,「因為台灣B2B的新創還不夠多!」B2C新創最容易從生活經驗找題目,但是競爭是萬中選一,網路服務也很難跨境。反觀B2B新創比較沒有文化、基礎建設的壁壘,很容易規模化,走出台灣,也比較容易獲利,因為競爭者是千中選一,眾多競爭者有機會共存。
不過,跟過去相比,台灣的初早期投資活絡非常多,案源增加、創投也開始增加。也不乏新的創投出現,例如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KKFund、OnRamp基金等等。
橫跨日、中、台三地的日本創投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田中章雄指出,「台灣現在可以拿到天使輪投資,比過去好多了!」
台灣天使是「真天使」?
不過,田中章雄指出,「我自己也曾是創業者,我覺得台灣大部分天使投資人太霸道,要求太嚴格,是用評估B輪團隊的方式來看天使輪團隊!」
所謂的天使,就是要承擔比較大的風險,估值不高,但不應該要求那麼多,也不該占有太多股份!田中章雄解釋,「小小的天使輪占股通常不超過15到20%。台灣有的天使更誇張占股30%到50%!」
如果投資者給的條件太嚴格的話,會影響團隊後續的A輪融資。「這樣的天使投資是在幫倒忙,沒有考慮到公司的未來,A輪投資者會覺得很難投資。」田中章雄說。
不願具名的創業者A透露,「台灣最缺天使輪資金,但是天使輪的資金方評估真的太慢了!」他指出,真正厲害的團隊,一定是搶快,會選擇讓他最快拿到錢的投資者。「舉活動通為例,台灣的資本不可能跟得上它的估值!」
細究其中原因,跟台灣的《公司法》有很大關係,邁特電子創新部門負責人戴憶帆解釋,如果公司有100萬資本額,但估值1千萬的話,台灣沒辦法認定估值,所以公司結構讓投資人沒辦法只占小股。
戴憶帆說,「除非創業團隊的實收資本額夠高,否則一個資本額500萬的公司,只要投資100萬,很容易就變成公司的大股東了!」雖然目前閉鎖型公司可以解決募資時的問題,但未來要公開發行,公司還是得轉換成股份有限公司,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等《公司法》全盤翻修。
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則表示,「台灣最缺有網路產業經驗的個人天使及機構化天使。」
田中章雄形容,台灣跟日本很像,大部分傳統的日本創投,投資人自己沒有網路的背景,也沒有創過業,很難了解新的東西。他說,「台灣需要更多台灣互聯網行業裡的人來做創投!」
延伸閱讀
創新工廠李開復:下一波機會將會在這 6 個領域
原文出處
數位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