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ws100 | SmartM 電子商務X網路行銷學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行銷大勢,談歐美的耶誕節「中餐日」和華商的故事

$
0
0
中國人過聖誕節的方式基本就是吃喝+聖誕氣氛,無論是節日特別菜單還是促銷活動,都是圍繞耶穌聖誕傳統內容展開,吃喝方面如烤火雞、薑餅、南瓜湯、蛋酒等,氣氛自然少不了聖誕樹、平安夜蘋果和各式聖誕趴。 然而在美國,有一群人在耶穌聖誕節前夜和節日當天,都湧向了中餐餐廳大快朵頤。 在聖誕節吃中餐,甚至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節日傳統,這是怎麼一回事? 美國猶太人的「中餐日」傳統:既因為美味,也因為中餐人勤奮 選擇在聖誕節吃中餐,最早還是美國猶太裔人群的無奈。 每年聖誕節,美國家庭會團聚在一​​起慶祝耶穌的誕生,自己製作火腿或火雞作為大餐主菜,很少選擇去餐廳吃飯,所以大部分餐廳在這天也都關門歇業。 不過,中餐廳則沒有選擇和美國人一起「過節」,放假休息,而是繼續開業。而對於美國廣大的猶太裔人士來說,這可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有這樣一則逸聞。2010年美國國會參議院舉行的一次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的聽證會上,共和黨參議員格萊厄姆問當時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伊莉娜·凱根:「我想知道你聖誕節那天在什麼地方?」 凱根回答說:「像所有的猶太人一樣,我應該是在中餐館吃飯呢。」這個回答引發了現場議員們的會心一笑。 這可能要追溯到20世紀初的紐約,當時猶太人和華人是當地最大的兩個非基督教移民群體。 由於聖誕節這一天只有中餐館開門,而猶太人並不慶祝聖誕節,所以他們這個假期在外吃飯,就只能到中餐館。但不僅僅是因為那一天只有中餐館開門營業,也因為猶太人把吃中餐當做一件盛事,並賦名這天為「中餐日」。 《華盛頓郵報》援引美籍猶太作家普勞特的話說,「對於美國猶太人而言,聖誕節是一年中吃中餐的最高峰時間。」 一份針對紐約猶太人的調查顯示,「質量、價格和文化親近感是他們選擇中餐的重要原因」。 中餐和猶太教飲食有相近之處,猶太人認為中餐的烹飪方式不會違背猶太習俗,是比較安全的食品。 因為,猶太法律禁止將牛奶和肉類混在一起吃,但西餐卻經常這麼做,只有中餐很少這樣做,所以猶太人有了親近感。還有就是,中餐和猶太飲食都相對便宜、口味偏酸甜等等。 中餐和猶太飲食中的相似之處,也讓猶太人逐漸適應了中餐成為他們常規餐飲的一部分。 在猶太人開始遷移到布魯克林、皇后區以及其它區域的時候,中餐館也有相似的移動軌跡,並且兩者的距離總是很近。 幾百年的時間,這個選擇不斷被幾代人重複,逐漸成為美國猶太人約定成俗的另一個傳統,也是猶太人保持與自己族群聯繫的一種方式。 據美國《僑報》報導,2015年聖誕的時候,紐約下曼哈頓區的街道上,華埠知名的南華茶室外更是堆滿了慕名前來的食客,一座難求。 而在近幾年,在網路上,如何慶祝猶太聖誕的文章也有很多,告訴美國人如何在聖誕節的紐約或華盛頓找到最好的中國餐廳,甚至有人在YouTube上分享用餐的影片記錄這個奇特的習俗。 現在中餐館在聖誕節的生意暴增,還影響了許多其它同樣不慶祝聖誕節的族裔,也在這一天到中餐館享受大餐。 有報導稱,在Google搜索引擎上,對中餐的搜索量在聖誕節期間遠遠高於平時。曼哈頓上西區的著名中餐館Shun Lee West在聖誕節當天預訂的訂單高達1300個。 猶太人在聖誕節吃中餐的傳統起源於紐約,之後蔓延至東西兩岸。隨後則不局限在美國境內,歐洲、南美和澳洲的猶太人會在耶穌誕辰排隊購買餃子和蛋捲。 國內的餐廳花盡心思做營銷吸引大家來吃聖誕大餐,歐美的中餐館坐享近百年形成的「中餐日」客流大勢,是不是有些無奈。 歐洲中餐新趨勢:混搭亞洲餐,進軍主流西餐 中餐是華人在歐美許多國家安身立命的支柱性產業,特別是歐洲。 比如在英國,就有超過1.8萬家的中餐館和外賣店,但畢竟帶著少數裔的標籤,在主流人群中的消費頻次仍然有限,於是許多中餐館開始「中餐西做」,或者直接加入西餐菜式到菜單裡。 除了「中餐西做」外,中餐和亞洲其它國家的飲食「混在」同一個菜單也成為一個新趨勢。 事實上在歐美人眼裡,如同分不清亞裔人種一樣,中餐與泰餐、日餐在他們眼裡差別也不大。 三種餐都以米飯和麵條為主食,能讓他們劃分中、泰、日餐的唯一標準是醬料:中餐代表的是甜酸、豆豉、蠔油口味;泰餐是酸辣為主的香辛料;日餐則是芥末和各種口味的醬油。 但能分辨這三種口味,也算得上是亞洲餐的高級吃貨了,除了壽司是日本獨有,其它的菜品大部分歐洲人並不是分得很清。 法國亞洲餐飲聯合總會會長、從業幾十年的亞洲餐老闆孫和平,他的餐廳就既有中餐點心店,也有日本壽司店,還有泰餐廳。 「我發現只要質量有保證、有特色,法國客人並沒有特別喜歡吃哪種餐的偏好。」2014年的法國版《米其林指南》裡面收錄了11家中餐館,而其中有多家同時以中餐和泰餐著稱。 在2000年到2010年這10年間,日本壽司新鮮健康且充滿異國腔調的製作手法和講究的吃法,讓巴黎的小資為之傾倒,普通民眾也偶爾去嚐鮮,壽司成為了歐洲高級餐飲的典型。 那時就有生意嗅覺敏銳的華人做起了日餐的生意,有位2004年開始經營日餐館的華商回憶,當時的日本壽司店「只要開門營業就能賺錢」。 隨著主打壽司餐廳的增加,「壽司最終會變成像披薩一樣的大眾食品」的預言也出來了,幾年之後,日本壽司食品在法國市場一年的銷售額可達1.487億美元。 這時,更多頭腦靈光的華商開始進入。 據2011年日本使館的數據,巴黎有近700家日餐館,其中只有10%是日本人開的。而據法國日餐指南的說法,在法國100多家比較正宗的日餐館中,50到60家是日本人開的,40家是華人開的。 但盛極必衰,2013年開始,日餐廳的生意開始進入頹勢。 去年7月,在法國擁有14家分店的Matsuri壽司因無法按期償還債務,被法國商業法庭司法要求進入拯救程序。同時,位於圖盧茲老佛爺百貨樓頂的Sushi Shop也已經關門歇業。 最近一兩年,泰餐開始流行起來。把握行業風向是華人經營者的特質,有些華商在兩年前選擇離開日餐行業,開辦泰式餐飲,並且借力時代的趨勢賺得盆缽均滿。 這一波潮流下,華人餐飲人開始提升餐廳的外在形象,更加註重室內氛圍的營造,打造「高端餐廳」,並營造異域新鮮感來吸引本地人的胃口。 除了亞洲風味,近年來已經更加融入當地的華裔二三代移民還會選擇開一家酒吧或者麵包店,甚至是西餐廳。 除了要比餐館更好運營,酒吧和麵包店不會有明顯的少數族裔特徵,是歐美人常去的餐飲消費地,具有更廣闊的消費人群。 在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等地,華人酒吧、麵包店等早已開到了當地人中間。而現在,由於經濟不景氣、本地年輕人不願接手家族餐廳等等原因,華人從業者有不少人在抄底這些資產。 而最為精緻、高端的西餐,眼光日漸高遠的華裔後代們也開始涉足。 巴黎13區一家經營了20年的中餐外賣店「金鑫樓」,白天這裡接待的是周邊來打包外賣的客人,晚上則變身為雅緻的小西餐廳,主廚就是這家外賣店老闆王建東的兒子Gilly,18歲學習西餐並獲得了法國南方青年廚師大賽金獎,在幾家著名餐廳實習,後來回自己餐廳幫助父母。 除了高端的預訂製西餐廳,很多華商也已經涉足高端西餐。洛杉磯著名西餐廳Colonial Kitchen的華裔老闆已經靠穩定的經營步入美國主流社會。 當然,有走融入當地路線的,就有堅持傳統路線的。 在法國巴黎9區一家名為「活著的麵條」的蘭州拉麵館,鼓勵法國客人拋棄使用刀叉的習慣,所以店裡從不提供刀叉,只有筷子,依然堅守著「將正宗進行到底」的美食文化觀念。 但是,這家店卻聘請了不少法國本地年輕人,除了法國人,還有突尼斯人、斯里蘭卡人、孟加拉人,麵館不但向他們傳授拉麵技術和秘訣,甚至還幫助他們創業。 華商餐飲人的勤勞和商業頭腦,讓聖誕節成為「中餐日」,讓中餐和亞洲餐在歐美漸漸普及,甚至開始改變了當地的餐飲習慣。歐洲人越來越愛中餐,市場對烹調亞洲菜的煎鍋、火鍋爐具及電飯煲等炊具需求也開始增加。 目前,中國已取代泰國成為亞洲向德國出口食品數額最大的國家。 在德國,大型連鎖超市雷阿爾設有中國食品專櫃,白菜、茄子、扁豆、大蔥等蔬菜品種豐富,豉油、蠔油以及各種香料等被擺在醒目位置,供德國顧客挑選。 不僅德國人越來越熱衷於中國食品,專家預測,全歐洲對中國食品的進口需求還會大幅增長。 做一個大膽預測:會不會在不久之後,在他們的聖誕餐桌上多了一道大家都愛的中國菜,會成為一種新時髦?   延伸閱讀 「超市裡吃飯」,三個複合式經營思路是實體店對抗網購新策? 原文出處  微信公眾號筷玩思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