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17Life預見未來團購市場將持續衰退,於是經歷轉型希望成為一家「協助實體店數位化」的解決方案公司。產業趨勢不停地在變動,市場也跟著在變化,每間公司都勢必面臨轉型的課題,而17Life提供了企業在面臨轉型時的一個真實案例。
當年從團購起家的業者多在經歷轉型,17Life同樣也在嘗試,目標要成為一家能夠滿足實體業者數位化需求的平台。而一個小小的寄杯服務,會讓17Life有所不同嗎?
走在轉型的路上,17Life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但要如何走到終點,則還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而最近,17Life似乎在「寄杯」服務看到一絲希望。
17Life去年(2016)營收小增10%,未能達到原本喊出的20億元目標,17Life總經理李易騰直言,主要是受到團購市場持續衰退的影響。也因為早預料到團購市場的低迷,過去一年來,17Life除了給自己冠上生活電商的稱號,希望能取代團購網的印象,同時他們則是把更多力氣用於成為一家「協助實體店數位化」的解決方案公司。
而在這條路上,目前17Life最知名的案子應該就是協助新光三越開發App,以及在實體百貨布建Beacon應用(SmartM註:Beacon 技術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小型的訊息基地,而多個 Beacon 能構成訊息服務網路。可以做為室內導航、行動支付、店內導購、人流分析—總之跟人在室內的網路活動都能聯繫上。),和後台的數據分析導入。李易騰表示,導入效果不錯,預計2月23日第二階段服務就會上線。
在新光三越之外,17Life去年底也和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出可以在線上購買咖啡寄杯,跨店領取的服務。李易騰表示,目前每天都有10%~20%的數量成長,已經在全家的咖啡銷售佔到「有意義的數字」。
團購不會歸零,只是從主角變配角
寄杯服務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對17Life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嘗試。
一方面,李易騰雖然強調17Life已經不只是一家團購網,也坦言團購市場在衰退,但不代表未來團購業務就會歸零。對17Life來說,團購只是會從主角變配角,如咖啡寄杯這項合作就是一個例子。
在過去,17Life的模式是以團購為核心,搭配推出熟客卡(虛擬會員卡),但效果不如預期,所以他們重新思考,改以會員的概念出發,再輔以團購等不同形式,達成協助實體店家增加來客率還有提袋率的目的。而和全家合作的咖啡寄杯,就是這個概念的實踐,或者更準確地說,咖啡寄杯是消費者看到的消費形式,但從17Life和商家的角度,重點其實是CRM(客戶關係管理)。
李易騰解釋,之所以會選擇從咖啡寄杯開始,主要是他認為消費者無法一次接受太多新概念,但寄杯已經行之有年,消費者多已理解,也能接受。而且咖啡在台灣不是一個小市場,以全家為例,2016年的銷量逾億杯,營業額估計就超過30億元。此外,他表示17Life也不會只做咖啡市場,接下來依循相同模式,也計畫擴大到茶飲、麵包等更多元的產品。
目標成為實體數位化解決方案平台
但如同前述,不論是代銷咖啡、麵包還是茶飲,重點其實不在品項,而是背後的解決方案。就像去年17Life進行A輪募資,在投資者面前擘畫出的願景,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發展成一家滿足實體數位化需求的解決方案平台。
而李易騰也提到,O2O概念雖然已經發展多年,虛實整合早已不是新名詞,但他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人把這件事做好,包括17Life也還在進化的過程中。而這塊市場上雖然競爭者眾,但他一方面認為O2O牽涉到的環節太多,還沒有誰真的完全打到誰,倒是這塊市場還需要更多人一起來炒熱、做大;另一方面,他相信17Life過去長達11年的經營,和超過2萬商家有合作關係,就是17Life相比同業的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
虛實整合有多難?直銷龍頭安麗首度嘗試:打造智能體驗中心
原文出處
數位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