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ws100 | SmartM 電子商務X網路行銷學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台灣旅遊新創產業下一步:朝「人工智慧」及「即時需求」發展

$
0
0
【SmartM解讀】台灣的旅遊新創產業蓬勃發展,帶給遊客許多新型的旅遊方式,而未來甚至也可再朝「人工智慧」及「即時需求」領域上努力。 2016下半年至今,不斷傳出旅遊新創融資消息,他們做對了哪些事,還有哪些領域值得加入?業界觀察,人工智慧和即時預訂領域,將會很有潛力。 兩年前,創新工廠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寫了這段話: 未來會有很多工作和產業將因科技而被顛覆、消失,像是旅行業就深受Airbnb和Kayak這類公司影響。 對傳統旅行社的擔憂,李開復並不是第一位。即便是台灣旅行社一方之霸—雄獅集團,也不得不正視他們的服務正面臨嚴峻考驗。 雄獅旅遊董事長王文傑認為,科技能夠徹底改變旅遊產業。而KKday是他心目中這十年來最有潛力的新創。 無論是否因為合作關係,讓旅行社大老對新創公司的評價更甜,從融資、投資、合作計畫來看,2016下半年至今,鑼鼓聲確實已震天響。 2016-2017旅遊新創大事記 2016.7 機場接送服務「波波車AirPoPo」上線2016.9.29 鴻海加碼投資handy.手機母公司Mango國際集團新台幣17.63億元2016.9.30 六福旅遊集團攜手國發基金扶植新創團隊2016.10.20 「Niceday玩體驗」加入富爾特科技,成為旗下子公司2016.11.18 台灣智慧觀光價創聯盟成立2016.12.8 KKday獲得A+輪融資700萬美元(約新台幣2.2億元)2017.1.6 民宿訂房平台AsiaYo獲得A輪融資約新台幣1億元2017.1.17 雄獅集團與拓景科技合作推出Lion Bubboe Tour App2017.2.21 富智康投資旅遊新創handy.手機服務登台2017.2.21 台灣導遊媒合平台wogogo上線2017.3.1 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客路獲得由紅杉資本領投的3,000萬美元B輪投資(約新台幣9.3億元) 單以公開、財報揭露投資金額來說,在這九個月內已有超過30億資金流向旅遊新創,範圍橫跨「交通服務、民宿訂房、目的地旅遊體驗預訂、即時資訊、導遊媒合」等。透過台灣《旅遊研究所》部落格的這張整理表格,更能看出2016年後,台灣的旅遊新創現況已經是百家爭鳴了。 累積旅遊產業工作15年資歷,《旅遊研究所》作者蔡宗保觀察,台灣的旅遊新創產業,可分成四大面項: 一、產品模式 新創的旅行社不在以大眾化的組團方式操作,而是以深度、客製化及高品質來服務消費者。另外中小型的旅宿飯店業者也吹起了文創風,把在地的文化融入到住宿的體驗,再來就是「旅遊碎片化」的需求,消費者訂了「機+酒」(機票和旅館)之後,也可以先出發前就先預訂好當地的體驗活動,讓自由行的行程安排更加豐富。 二、技術模式 這種模式通常需要有強大的IT技術能力。像整合旅遊產業的上游供應商之後再提供API來讓各OTA(Online Travel Agency,線上旅遊社)或旅遊網站串接,另一種則是用搜尋技術或一樣串接API把相關航空公司的機位、訂房網站的飯店,甚至於旅行社的旅遊團來集中比價。 三、工具模式 因為大家不想再看官方網站或是一般新聞媒體的介紹,而轉向看專業達人的分享文,或是專業旅遊編輯匯整的策展好文,所以專精一個或幾個旅遊地區的內容網站通常會受到歡迎,而把旅遊景點串成旅遊行程的規劃工具不見得實用,但如果可以在當地使用手機結合地圖模式再加上導航,那對於旅行者就會很方便了。 四、社群模式 雖然背包客棧已經上線10幾年了,不過在台灣仍是必看及討論互動的網站之一,另外把「空閒的資源」出租如共乘模式等的分享經濟也慢慢在台灣開始流行,再來就是只需要付適當的費用就可以找當地人帶你玩,不過這種以朋友帶玩的模式是否會誤觸當地導遊法令?是會有點灰色模糊地帶。 殺成紅海的旅遊新創圈,還能做什麼? 既然已有大量、為數不少的台灣分眾旅遊新創出現,讓這片市場成了紅海,那麼接下來還可以做什麼? 亞太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客路執行長林照圍提出了兩點觀察:「首先是『比價平台』, 雖然市面上已有許多不同產品,如飯店、機票的歐美比價網站,但他們對亞洲消費者的了解程度,並沒有那麼好。再來的機會可能是『AI人工智慧』。該如何運用到旅遊產業內,透過數據分析、深度學習,讓消費者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改變,這應該會是未來五到十年的趨勢。」 林照圍認為,如果在旅遊產業的特定領域中,有相關業者提前起跑6-12個月,其實對後進的新創公司壓力很大,「不太可能會追上」。 他強調,儘管這一兩年內,歐洲、矽谷還會有許多旅遊新創出現,但已經會開始出現整併潮,而KLOOK也不排斥加入這場大戰裡。 《旅遊研究所》部落格作者蔡宗保則認為,「即時需求」將會左右接下來的戰局。 「當你到了國外,臨時想看一場表演,那個業者的手上有票,可以即時讓你購買,這種『行程中』的需求,會有很大的商業空間。」但蔡宗保直言,新創團隊若想追「即時預訂」財,得具備強大的IT技術能力和良好的在地行程供應商人脈才行。 台灣新創想入旅遊戰局,前輩:做海外市場+數字要漂亮 民宿預訂平台AsiaYo,今年初首次募資,就獲得約1億新台幣投資。執行長陳志豪坦言:「創投是看上我們的營收表現,每個月都有不錯的成長力道。」 KKday執行長陳明明也說:「要思考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法人機構才會投資你。」 旅遊新創公司得要能賺錢,有漂亮財報數字,這道理應該人人都曉得,但新創前輩們也給出其他建議。 「我一開始就想做國際化市場。」陳明明表示,過去台灣旅行社很難走出去,國外的旅行社業者也不容易進來這塊市場,但整體大環境已經改變。 「當廉價航空開始出現,智慧型手機普及,加上自由行意識抬頭時,這三者就促成了旅遊新創的絕佳機會。」陳明明如此觀察。 若從進軍台灣或台灣本土的旅遊新創融資情形來看,結果也確實如他所說。無論AsiaYo、KKday、KLOOK、handy.手機,無一不是以國際化發展為主打。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科技巨人Google推出trips服務;Facebook也開始做行程規劃時,顯示這塊旅遊市場無論多擁擠,只要有觀光的剛性需求存在,無論早晚都會有競爭對手加入。 業界人士觀察,台灣的旅行社並不會瞬間崩壞,小型業者專營分眾市場、大型業者靠併購、轉投資補足消失的業績空缺,「最危險的反而是定位不明的中型業者」。 這段科技衝擊,將持續走上高峰,旅遊產業,正在改變的道路上。   延伸閱讀 獲9億資金,旅遊體驗平台KLOOK來台 原文出處 數位時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