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ws100 | SmartM 電子商務X網路行銷學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新零售時代,電商開講》巫宗融(早餐吃麥片執行長):串接線上與線下,App是切入點

$
0
0
【SmartM解讀】巫宗融認為,2年內台灣線上線下的營運成本將會接近一致。他以早餐吃麥片的經驗為例,認為App是整合線上與線下的切入點。 SmartM 新零售時代專題:電商輝煌時代已過,對於新零售,各家電商的想法與觀察為何?此次專題邀請愛上新鮮執行長張右承、果物配執行長張智翔、早餐吃麥片執行長巫宗融,一同分享對於新零售各自的看法與見解。 馬雲說新零售,因為阿里巴巴的10倍成長在線下。阿里巴巴在電商的市占已經跑太前面,如果以公司的角度來說,他要再有10倍的成長一定是靠實體,當然在經營本質的想法上,其實原本就沒有分線上線下,只是過去兩邊資訊太難串聯。 在中國一二線城市,電商成本已趨近實體 在中國,線上需要投入的成本跟資源,很有可能已經超過線下。過去,中國有很多實體店面,因為租金太貴紛紛倒閉,電商快速竄起的原因,是因為新的通路永遠比較便宜,這個特性使得使用者不停往線上擠,人多、需求多,成本就會高。現在,不管任何廠商要上天貓、上淘寶,營運成本都比前幾年高10倍到100倍有,在某些一線或二線的城市,開電商不一定比實體租金便宜。 如果兩邊成本差不多,可以的廠商就會兩個都做。零售的另一個本質還是規模,規模經濟包含很多,其中,規模生產才可以把成本降下來,如果線上跟線下營運成本差不多,不管是電商往實體或實體往電商,應該都會有越來越多人往新零售的模式經營。 在台灣,我認為2年內新零售會發生。因為臉書廣告現在越來越貴,這兩年來成長了好幾倍,電商經營成本肯定只會一直往上,在一兩年內,線上跟線下的營運成本就會差不多,且在台灣,實體租金相較國外便宜,也算是一項優勢。 新零售主要就是人、產品、資訊的交流 新零售是三樣東西的交流。第一個是人,也就是會員的交流。在實體店,電商開始思考線上與線下的會員資料如何串連,過去其實很少這樣,大部分實體零售的會員卡,與線上購物會員是完全兩碼子事。 第二個是產品的交流。以沃爾瑪為例,線上購買可以直接到實體店取貨,這其實是貨物的交流,過去買東西一定是從線上的某個統倉出貨,但現在不一定,因為實體可能原本就有一些營運的取貨點,所以貨品的交流是另外一步。 第三個是資訊的交流。過去店家要選站點或開實體店,很難用數據化的方式來決定哪個點比較好,但現在線上資料可以知道消費者的地區分布,甚至是第三方資料,如:Google Map人流的熱點等,來判斷哪個點比較符合原先的消費族群,同時間人又不會太少。 串聯線上線下客戶,以顧客為角度看資料 開實體店,目的即是希望遇到網路上較難接觸的消費者。對電商來說,經營實體店的目的,一是希望碰到新客,二是希望在碰到新客的同時,也能服務老會員,其中,前者要花比較多心力,因為這些新會員被帶到店內後,還是希望可以將他們導到線上,才可以更高頻次、密集地接觸到客戶。以經營電商的思維來看,實體相較線上還是比較被動,所以即使實體沒有賣出產品,還是希望可以把會員資料記下來,然後在線上操作,串聯線上線下的客戶。 將客戶導入線上後,以「人」的角度分析資料可以更精準操作。以早餐吃麥片為例,目前在線上的數據分析、數據系統,其實都著重在回購分析或訂單分析。傳統的分析比較著重於商品排行榜,哪個月什麼產品賣比較多、哪些賺錢等,屬於「時間點」或「產品」的分析方式;以「人」的角度分析,則是著重「回購客」都買什麼、有哪些訂單是來自從舊會員,用「人」的角度看數字,行銷也比較知道如何操作。 線上往線下的另一個切入點:App 我覺得App可以是線上串聯線下的一個切入點。這兩年我們App購買的比例大幅提升,約成長2-3倍,以往大多數人不會安裝電商的App,但過去一年來,App下載跟使用的比例越來越高。以早餐吃麥片來說,現在App訂單佔4成,Mobile Web(手機瀏覽網頁)也佔4成,已經是1:1,而兩個加起來,等於手機的訂單就佔8成。 我自己看到的現象是,App位置的資訊比Mobile Web準。如果更多電商發現到這件事,未來可能有機會透過App對實體線下有更多操作,因為過去網頁的位置非常不準,現在App不但位置準確、可以知道消費者在哪裡,操作面向也比較多。   延伸閱讀 新零售時代,電商開講》張右承(愛上新鮮執行長):關注消費者、數據,打造C2B思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