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News100 | SmartM 電子商務X網路行銷學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有規則可循的破壞式創新:你在S曲線上的哪一段?

$
0
0
【SmartM解讀】破壞式創新,不是打破規則、然後重建這麼單純。辨識自己位於創新路上的哪一階段,善用個人獨特優勢,應用在適合的利基市場上,才有機會征服現在的難題。給想打破限制的你,一個幫助重新思考的邏輯。 傳統以「規模經濟」當道的商業模式,市場已經達飽和、甚至開始遭遇瓶頸。近年來,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加上變化莫測的環境,市場變得更競爭。「企業轉型」的響亮標語,但結果往往不是內部群龍無首、無人指揮,就是變化跟不上外部、搞得員工身心俱疲,最後淪為口號。破壞式創新,是企業轉型的方法之一,但應該怎麼做,才可以有效果? 「破壞式創新」最先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M. Christensen提出,關於產業革命的創新模式。《破壞者優勢》作者惠妮·強生(Whitney Johnson)將此概念,應用在個人成長上。強生曾與Christensen合夥創業「玫瑰園投資顧問公司」(Rose Park Advisors),主導南韓Coupang公司的種子投資。在2007年到2012年擔任董事長期間,強森投入了基金創立、籌募資金與基金策略的發展。2014年被《財星》雜誌票選為「推特最具影響力的55名女性」(55 Most Influential Women On Twitter)之一。此外,她也是廣受歡迎的網路社群平台「女人40」(Forty Women Over Forty to Watch)的共同創辦人。惠妮·強生以推動企業創新聞名。應證了在打安全牌已經沒有優勢的現今,唯有靠破壞式創新的思維才能勝出。針對如何創新?SmartM整理《破壞者優勢》內容如下: 從起飛到穩定,S曲線模型解釋破壞式創新 非線性的S曲線,解釋了為什麼成長曲線會持平好長一段時間,直到觸及一個「引爆點」後,便進入高速成長的過程,最終進入S曲線中最頂端的「平衡時期」,達成飽和。以Facebook為例,在累積1億名用戶後,Facebook藉由網路的擴散效果,增加了大批的新註冊用戶,來自於舊用戶的朋友、家人、生活圈的人。這股引爆力量,讓Facebook在四年內增加了8億用戶,達到最頂端的「平衡點」,是現今發展成熟的社群平台。 破壞式創新就是應用了S曲線,谷底點代表所有個人與環境的限制,經由個人獨特優勢與市場需求的正確搭配,藉此觸及「引爆點」來高速成長,最終達到最頂端的平衡時期。 圖片翻攝:《破壞者優勢》一書 不只找到市場需求,更要把個人的獨特優勢,用在對的地方 破壞式創新者不只會尋找未被滿足的市場,也會運用自己的獨特優勢,來滿足這些需求。首先,辨識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到底是「很難做到的事」、還是「只是錯誤配對的事」?如果是被錯誤配對,可以靠找出精確的利基市場、增加市場需求與產品的關連性;如果是很難做到的事,從過去失敗的經驗中,探究是缺少了什麼因素?是目前技術無法做到,還是可以仰賴個人獨特的優勢去彌補? 找到個人的獨特優勢,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可能是那些別人望塵莫及、追趕不上你的天份,或費盡千辛萬苦、多年累積才習得的能力。發揮最擅長、獨特的優勢,加大與競爭者的距離。最重要的是,把對的優勢放在對的需求上。 擁抱限制,一直待在曲線谷底,看不到頂點 處在正準備破壞的「引爆點」時,試著往上攀升,卻覺得限制很多:時間不夠、資金不夠、專業不足、不被認同等。這代表創新者需要放慢腳步。 一直處在溫水安逸的環境,會煮熟青蛙。相反地,創新者在重重限制下,才會被逼著面對現實,去打破規則、採用不被大眾正視的資源、尋找更多可能的機會。一次打破一個障礙,循序漸進,一直待在S曲線的谷底,是看不到頂點的。擁抱目前的限制,努力往上爬,才有機會盼到頂端的平衡時間。 (本文取材自《破壞者優勢》,商業周刊出版)   延伸閱讀 曾鳴(阿里巴巴參謀長):創意、大數據,掀商業模式革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27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