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平台是「沉澱」下來的,生態是「長」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不是畫一張看似完整的生態的圖,把所有參與者都放進去,生態就會成功。
現在碰到個創業者,基本上言必稱平台,生態。這當然是最有價值的一種商業模式。但真正能做出生態的企業,少之又少。
最近仔細看了一家創新的企業。有很好的核心技術,試圖搭建一個很完整的新的生態。公司投入了巨大的資源,也有很好的佈局。但越看越讓人擔心。
平台不是做出來的
最核心的問題是,平台是「沉澱」下來的,生態是「長」出來的,而不是「做」出來的。不是畫一張看似完整的生態的圖,把所有參與者都放進去,生態就成功了。這張圖是一點點長出來的,不是一開始就能搭起來的。一開始就按一個大平台的方法規劃好,按部就班地去做,幾乎是注定失敗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不能把平台直接推給客戶,客戶不會對平台買帳。用戶並不關心你是否是個平台,而是你能否提供更好的客戶價值。而以生態的複雜程度,不同參與者之間的協同非常困難,最初拼出來的客戶效果往往很差。所以,一方面開始的時候要限制參與方的數量,降低協同的成本;另一方面,找到一個願意接受最初服務質量的合適的目標客戶群,讓服務有一個切入點,才有演化的可能。但平台的理念一開始又要有所體現,不然就直接做成一個B2C自營服務了。淘寶通過不斷擴展對賣家的服務,來提高買家體驗。
對於創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來說,能為客戶提供的第一個Killer
App是什麼,非常重要,這是支撐平台未來演化的支柱。如果找不到,最可能的原因是技術還不夠成熟,或者模式有缺陷。經常聽到的說法是,我們的平台就是一個Killer
App,我們能夠提供這麼多服務本身就是個Killer
App。不是這樣的。七、八個一般的服務不會給客戶帶來什麼印象。說服客戶上來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要對一個特定的客戶群產生很具體和重要的價值。
平台啟動前需要長時間的試錯過程
能比較快地找到第一個切入點,是非常幸運的,因為這意味著平台可以比較快速地啟動,形成關鍵的領先優勢。這或者是因為天分,或者是因為時機或卡位很好。但這樣的情況很少。大部分時候這樣的探索都很痛苦,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往往是用迭代試錯的方法去尋找。這個過程的挑戰是非常大的。因為需要很長的持續試錯。團隊壓力很大,而且失去的時間成本也很高。這個階段,
團隊成員有不同素質,比較互補很重要。太同質化的團隊很難在這樣的創新中勝出。
要有平台理念,但一開始又無法搭建一個複雜的平台,直接按平台的方法運作,這個悖論就是平台啟動最難的地方,也是0到0.1的關鍵。
如果你還不知道0到0.1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請關注接下來的推送。
延伸閱讀
不只是電商,阿里巴巴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
原文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