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PChome 創辦人暨董事長詹宏志受邀參加九易宇軒主辦的「2015
行動新經濟趨勢論壇」,宣布將在三月推出全新行動支付服務「Pi」,並以「行動商務七問——我的困惑與想像」發表主題演講。
背著包袱,一面思索一面前進
詹宏志首先形容何英圻過去是讓自己「惡夢連連」的競爭對手,現在成為在新領域共同前進的夥伴,受到他的刺激邀請,決定來談談幾個自己想到一半,有些正在行動,有些還沒發生的題目,「就像開放式的廚房,讓大家看看廚師怎麼煮菜。」
詹宏志說自己是背著(web)2.0
規格要邁向第三波趨勢的人,當初進入電子商務時沒有零售業的包袱,所以每一分的成長,都令他感到鼓舞,但很快地他也明白,每一個模式(model)的建立,都會成為下一個模式的障礙。他當年想要將轉單的方式改為自建倉庫、挑戰
24 小時到貨時,在內部也遭遇了相當大的阻力,因為新模式的營收會吃掉原來的營收,整體營收不變,成本卻提高了。
現在的處境也是類似,他說是「一面思索一面前進」,如果要做一點點行動相關的嘗試,同樣也會遭到反對。背負著業績壓力的人會認為,何必從原本做得很順的業務分出資源去做另一件結果不是很確定的事呢?
「那我可不可以另起爐灶,忘掉我已經有一家電子商務的公司,再去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打自己,會不會是比較好的方法?」詹宏志打趣地說。
詹宏志分享,一開始的行動方案連他自己都不愛用。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行動方面的表現已經出現明顯的成長。目前 PChome
從手機來的營業額已經佔整體 25%,每個月以 1% 成長。他預估,不計入來自 iPad(平板)的部分,2015
年來自手機的單應該可以佔到 37-40%,如果可以達到 40%,那就代表著 100 億的營業額。
三月將推全新行動支付「Pi」
接著,詹宏志出乎意料地當場宣布三月將會推出全新的行動支付服務「Pi」,這個號稱「輕鬆拍,安心付」的行動錢包,根據詹宏志的簡短介紹,Pi
是一個強大的行動支付架構,使用跟信用卡一樣的資料按全標準 PCI-DSS,不管是透過
IP、電話號碼或拍照,都可以進行網路、線下與個人的消費支付,也可以在即時通訊中付款給別人。
「Pi 的意思就是『一拍即付』。」詹宏志說。
年輕人,要消滅我的話現在是最佳時機
詹宏志說自己雖然做了不少事了,但仍有許多疑問。同時,詹宏志甚至說自己鼓勵年輕人,要消滅他的話現在是最好的時候。因為年輕人現在跳進來做,做的就會是「純的行動服務」,而他自己身上卻還有許多的包袱。
Q1:何以來?如何來?
商務為何要行動化?什麼情況需要行動化?買東西要那麼即時?「例如緊急的事。」詹宏志以 Web 1.0
的股票機為例,因為股票交易分秒必爭,因此有了用 BBCall 頻寬就能運作的股票機。
或者是因為衝動?位置?還是生活方式?購物有時跟衝動有關,有時也跟位置有關,更重要的是,它有時是一種生活方式,使用者在家也不見得要開
PC 才能上網買東西,透過平板或手機也行。
那麼行動相較於 PC Web,是補充還是替代?如果是後者,那將會造成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是前者,那麼就緊急的部分,可能行動可以作為
PC Web 的補充。
「我都還沒想清楚(來自行動的交易額)就已經佔到 40%,顯然(mobile)是很嚴重的事。」
Q2:是 app 還是 mobile web?
大家都說是 app。但 app 會像 web 時代的網站一樣多而平等嗎?過去網站是大家都可以連過去,但 app
是非常有階級的東西,例如你會希望自己的 app 可以出現在使用者手機的第一頁,第二頁就有點慘了。而 Web
理論上可以接觸到所有人,
但 app 有一個過濾機制:下載。只要多一層,就少一群,「從網路母數變成下載母數」詹宏志說。(他的意思是,母數從原本的整個網路變成
app 下載數)
詹宏志說,app
能被使用者下載那是意義重大,因為一旦在手機上佔了位置,就有機會被常常打開,這時重點就變成你經營的電子商務是哪一種電子商務,因為使用者常用的
app 其實很少,「別忘了還有一個佔據龐大使用量的 Facebook」。
詹宏志也提到,app 的特性不比網路的連結性,app
之間無法彼此相連,他不太明白為何會走回頭路,從自由連結走向圍牆森然。詹宏志說自己相信 app
是少數而珍貴的位子,那是非常有價值的,但如果不能,他們就要想得更徹底,去思考 mobile web 未來的可能性。
事實上,無論是 Facebook 還是蘋果,都在嘗試解決詹宏志口中「app 無法相連」的問題。
Q3:多還是準?
多物件與快服務:PChome
只做這兩件事。詹宏志稱自己的服務盡量不要去猜使用者想要什麼,盡量把貨品備齊就對了。過去在網路上我們對「多」有期待,Google
會在桌面版的搜尋頁面寫明有多少搜尋結果,但是在行動版可就不會這麼做了。「我們會看完 1,500
件衣服後才決定要購買嗎?」詹宏志問。
所以,雖然頻寬問題已經解決,但是我們的眼睛同一時間能看的東西還是很有限,因此過去他們在做電子商務,只會想說要把整座森林搬過來,讓使用者自己找樹。「現在我們得要知道使用者要找的是哪一棵樹。」
Q4: 和原來 Web 有沒有關係?
詹宏志也好奇,未來人們還會買 PC
嗎?還是會改用另一個大螢幕(例如電視)?詹宏志也自問,已經累積的資料庫是基礎還是包袱,他認為要建新的資料庫,還是要沿用舊的(例如使用
PC 時代的欄位)?app 和 Web 的關係如何?都是值得思索的問題。
Q5: 和實體店有沒有關係?
LBS 與 O2O
都是人們在談論實體店時會提到的主題。人們還是會去實體的店面,那麼既然手機可以掌握使用者的位置,實體店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來「找到你」,例如
iBeacon 技術。
實體與行動商務的結合可能會比 Web
時代更自然,更普通,因為使用者身處行動之中,自然也是身處實體之中,詹宏志認為,行動時代下,實體將會重新成為有力的競爭者。
Q6:平台還是個店?
平台的概念與數量有關,個店的概念與獨特、與切身有關。個店直接提供 app 或是 mobile web
是可能嗎?詹宏志覺得這是可以的,因為假如使用者已經認得這家店,那麼想買東西直接找這家店的 app
或網站,可以減少買家跟賣家之間的各種阻隔,例如賣場、房東或平台。
但是如果消費者不認識這家店呢?認識過程要如何發生?記憶要如何維持?買東西是多樣的行為?還是穩定的行為?這時候使用者要去哪一家店?詹宏志說一個去中心化的平台、一個集體被認識、被搜尋是可能的,個店可以被認識,而平台則變成機能化。
Q7:轉型還是重來?
如果你在 PC Web
時代已有收穫,現在是延伸還是重來?原來的架構是有用的還是可用的?詹宏志說,根據他的觀察,歷史上發生典範轉移之後,通常是沒有包袱的一方獲勝。
「答案或許是 PChome 要賣掉?」詹宏志開玩笑地說。(觀眾大笑)
不過,詹宏志說遺產有遺產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具有破壞性,與新的性質相連,但他也在思考,遺產的力量,能夠讓我們回頭看看,是不是有什麼東西,可以持續利用、轉化。因此詹宏志覺得應該一方面試著利用遺產,同時為了保險,要做一些年輕人在做的事。
詹宏志說這七個問題,有些還沒有答案,有些雖然有答案,但心裡還是不太相信。他說,現在只能讓大家看到廚師炒菜的過程,還看不到所炒的菜端上餐桌。
延伸閱讀: 迎接2015,手機未來如何應用?
原文出處: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 Im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