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以及Google兩大品牌各自擁有一群有狂熱的粉絲,粉絲們的嗜好就是把兩個公司的產品像比較蘋果跟橘子一樣比來比去。我們比較了一下Apple
Pay以及Google
Wallet(電子錢包)兩樣產品的差別之後,一開始認為他們幾乎是兩個相同的產品:差別在Apple
Pay看起來更容易使用,而Google
Wallet(電子錢包)有較多功能。深入研究後,我們才發現:這兩個產品的差別之大,就像是一顆蘋果跟一個綠色機器人。
基本部分
Apple Pay 以及 Google Wallet都是行動支付系統
Google Wallet在三年之前即上市,而在蘋果的產品上市之後,他的使用率跟接受度也隨之上升,這個增幅有可能是空前絕後的
兩個系統都可以使用NFC(近場通訊)進行非接觸式的付款,但是實作方式稍有不同。由於可以完全制定硬體規格,蘋果只對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開放Apple Pay(還有幾款iPad以及即將上市的Apple
Watch),並且使用指紋辨識技術做身份認證。
另一方面,Google選擇了傳統的密碼驗證系統。這樣的差別不止讓蘋果的付款方式更容易使用,而且看起來更酷!不過,Google的方案可以在許多舊型的手機上運作,甚至不能使用自家支付系統的iPhone
5也可以使用Google Wallet 呢!
兩種支付方式都可以直接在app或是網站進行線上購物,經由事先輸入的資訊可以自動完成整個結帳流程,消費者需要輸入密碼或是進行指紋驗證以完成交易。
從產業的觀點來看,這兩種行動支付方式最明顯的就是安全性的突破,而蘋果跟Google在這點上都做得相當不錯。
安全性
信用卡詐欺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個主要問題了。隨著銀行跟商店升級他們的支付平台,像蘋果或是Google這樣的行動支付系統有可能讓美國成為支付安全的領導者。
兩個系統看起來同樣可靠,兩間公司採用不同的方式設計產品功能以及侷限性。對消費者來說,最顯著的不同是指紋辨識跟輸入密碼;雖然在技術層面上,有更多複雜的細節,但最重要的是,兩家公司的系統都不會將客戶的信用卡資料(卡號、持卡人姓名、有效日期、檢查碼)傳給商店。
兩個系統的使用者都只需要在初始設定中送出一次信用卡資料。Google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並且把使用者的信用卡資料存在他們的伺服器中。收到並儲存使用者的信用卡資料之後,Google會提供使用者一組行動設備,名為Google
Wallet Virtual
Card的虛擬信用卡。使用者的設備只會傳送虛擬信用卡來進行交易,因此商店絕不會看到真正的信用卡資料,而這些資料被安全的保存在Google的主機裡。當商店對虛擬信用卡的消費請款時,Google才會對消費者設定的那張卡片請款;換句話說Google是整個交易過程中唯一能看到消費者真正信用卡資料的角色。
蘋果則採用了另一種名為Tokenization的資安方式。當使用者在行動裝置上設好卡片資料之後,這個機制會直接與發卡銀行聯絡、確認信用卡資料的正確性;待卡片確認後,一組綁定裝置跟信用卡,名為DAN(Device
Account
Number)的專屬令牌會被儲存在裝置上的一塊安全晶片裡。而DAN有結構的重組消費者的信用卡卡號,在之後的所有付款中,實際被發送給商家的卡號就是這組重組的卡號,銀行可用傳統的方式來管理這組卡號。
差別
上述的些微差別造就兩種完全不同的付款方式。由於Google儲存了使用者的卡片資訊,在交易中擔任了中間人的角色,因此不需要與銀行打交道;實際上,任何種類的卡片都可以設定在Google
Wallet(電子錢包)上。而且,你也可以把商店發行的現金回饋卡、儲值卡、或禮劵卡設定到Google
Wallet裡,所有的金錢都可以在不需要銀行的情況下存入或支出。
Google wallet試圖在虛擬世界取代傳統的錢包。因此,google會追蹤你的交易,儲存你的購買紀錄
─如果你有把所有發票都塞進皮夾裡的習慣,你的皮夾裡也會塞滿你購物的足跡。Google會像其他蒐集來的資料一樣,提供所有和你有關的廣告,這就是GOOGLE的商業模式。為了扮演好中間人的角色,Google在他們的詐騙防護政策中,保證100%的安全措施。
相反的,蘋果明確地表明他們絕不追蹤客戶的交易。事實上,蘋果不會在他們的主機或使用者的裝置上儲存信用卡資料。蘋果所做的只是傳送你的卡號到銀行,確認卡號後將從銀行那接收到的DAN存到裝置的安全晶片上。
蘋果不是一個支付中間人,Apple Pay如其名,就是一種支付方式。基本上,一隻啟用Apple
Pay的手機就像是一張漂亮昂貴、沒電就不能用的信用卡。雖然指紋辨識跟遙控支付的技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這也代表如果有人用了你的Apple
Pay,你得親自跟銀行協商。
這個做法也代表蘋果必須個別跟銀行談合作的事宜,也就是說限制了可搭配Apple
Pay使用的卡片種類。不追蹤交易內容也代表蘋果無法將使用者的行為轉換為收入,而蘋果還必須向他們的合作銀行收取交易次數計費的費用,這個費用的計算方式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是個謎。
沒說出來的秘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納悶,為什麼銀行會在Google不收費的情況下,仍選擇與蘋果合作並且支付蘋果手續費。可能是因為蘋果說服這些銀行,Apple
Pay使用者的消費量較為龐大;也有可能銀行相信他們跟蘋果會比那些對蘋果說不的同業獲得更多好處。甚至也有可能蘋果就是有本事在極度複雜的賽局中,兼顧各方人馬的利益,讓大家服服貼貼。
然而,儘管蘋果有喊水會結凍的本事,在行動支付這塊領域他們做的還是不夠好。Merchant Customer Exchange
(MCX)是一個成員包含沃爾瑪、美國7-11、溫蒂漢堡等知名商店的商店聯盟,已經宣布他們不會使用Apple Pay或者是Google
Wallet;反之,他們推出自己的行動支付方案,一個名為CurrentC的產品。這項方案將為他們省下大量的交易處理費用。
蘋果或是Google都沒有提供太多好處給商店來鼓勵使用他們的系統;雖然CurrentC還是使用老式的掃描QR條碼來進行付款,這樣的使用方式看起來更難成功。
底線
Apple Pay宣稱他們是可以完全取代消費者錢包的產品;雖然Google
Wallet似乎更有資格這樣說。不過,Google也自稱Google Wallet是「一種更簡便的支付方式」,同樣的,Apple
Pay似乎更適合這個稱號。對消費者來說,兩個系統都著重在提升更多安全性,便利性上只有小小的進步。對整個產業來說,要如何衡量這兩個系統的好壞則仍在未定之天。
原文選自 Apple Pay vs Google Wallet: How They Work,由Astral
Web歐斯瑞進行編譯。
資料來源:Apple Pay vs Google Wallet: How They Work
延伸閱讀:挑戰Apple
pay!紅陽科技獲永豐金、旭陽創投近億元投資
原文出處:轉載自合作媒體 Astral
Web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 astralweb、phonearena(C.C.
Licensed)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