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平台上的專案包羅萬象,舉凡新科技商品、藝術創作、公益服務,到研究經費募集,而新聞出版也是平台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類別。
受到傳統印刷閱讀人口驟減,而造成廣告收入大幅下降的影響,加上仍在摸索線上營利的經營模式,許多新聞媒體工作者雖然希望能夠為觀眾提供優質的新聞報導,但經費來源卻成了很大隱憂。因此新聞出版工作者開始轉往線上募資平台,希望藉著和對特定議題新聞有興趣的民眾進行小額募資,來製作專題報導,以及辦雜誌或創立線上新聞平台等。
在臺灣專門為新聞報導專案而設立的募資平台,包括「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和近期成立的「SOS新聞募資平台」,在美國則有 Beacon 和 Contributoria 等募資平台,這兩個平台不只讓新聞工作者為報導計畫募款,也提供他們推廣報導作品的線上空間。其他全球知名的大型募資網站,像是
Indiegogo(跨媒體和寫作)、Kickstarter 和臺灣的 flyingV,平台上也都有新聞出版相關的專案類別。
只是,每個募資平台上同時都有多個專案希望吸引觀眾目光,新聞出版工作者有哪些策略可以幫助自己的專案脫穎而出,成功募得預期金額呢?這邊將分成事前準備、募款專案開跑,以及募款成功
3 個階段,為尋求募資者介紹 12 個可以幫助成功募款的策略。
事前準備階段
1. 挑選適合募資的主題:時限和觀眾群考量
除了考量自身的專業和報導興趣,提案者也需考慮專案的時限和潛在觀眾群。
由於線上募資需要前期籌備,加上約一個月的線上募款窗口,具有時效性的報導專案通常不適合募資平台的生態。
挑選會有廣大市場,或是和更多觀眾切身相關的報導主題,將能幫助專案和更多讀者共鳴,提高募款成功機率。
2. 細心挑選募資平台:平台觀眾群、評價和營運模式
每個募資平台就像社群媒體一樣,有自己獨有的目標觀眾和專屬專案特質。聰明的募資者需要挑選最適合的市場,並且針對挑選的平台來設計募資文案。
平台評價除了代表過去口碑和成功率,也說明可信度和專業性,挑選一家高評價的平台除了可以提高成功率,也會提高募資專案本身的價值。
了解每個平台的提案規則,像是刊登專案的手續費,和募款金額未達目標時的選項(有些平台規定只要未達目標,該專案就算失敗且無法獲得任何資金;有些平台則是無論最後募款金額是否有達到設定目標,提案者皆可獲得募得款項)等,將可以幫助募資者挑選最合適的平台。
3. 決定募款天數:推薦 30 天
募款天數不能過長,避免觀眾失去興趣甚至遺忘專案;但也不能太短,忽略宣傳募款專案需要的時間。根據經驗分享,最適合且最常見的募款天數為
30 天,且不要超過 60 天。
4. 設定合理的預期募款目標
可以將專案分成不同時期和細項,來思考每個階段需要的資金金額。
一般而言,預期募款金額中大約兩成到三成會來自朋友和家人,此外只要達到預期募款目標的一成時,專案募款成功的機率將會提高 4
倍。提案者應該參考這些經驗數值,來訂定合理的募款目標。
5. 建立自身的專業度:雛型商品、團隊組成和口碑推薦
可以將專案募款想像成「線上行銷」,說服觀眾投資贊助很重要的一項關鍵就是獲得信任。雖然報導本身只在前製階段,但是如果能提出完整構想,甚至製作報導範本,將能夠增加觀眾對該專案的信心。
在專案上線之前,提案者可以和其他與專案議題相關的團體聯繫,如果能獲得來自其他有名聲的組織或代表認可,甚至加入團隊,將可以進一步提高觀眾的信任。
6. 規劃專案上線時的宣傳策略
在專案上線前,提案者需要主動和親朋好友或是相關組織宣傳專案訊息,並且做好線上宣傳的布局,包括社群媒體經營和網站出口連結等。
募款專案開跑階段-線上檔案建立
7. 真實且公開透明地描述募款專案
介紹提案團隊(個人):包括專業背景、過去相關經歷,以及代表作品。
清楚且主動地交代專案預算,讓捐款者能夠一目了然捐款金額的用途。
提供專案執行行程表:包括專案開始日期、階段規劃,以及預期完成日,並解釋每個日期的考量。
交代專案的「重要性」:包括現有的缺失,以及報導完成(或是新聞媒體推出)後對於社會的潛在影響和啟發。
了解專案的目標觀眾(像是哪類型的觀眾對專案議題會感興趣):使用目標客群會感興趣的語言和範例,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增加信任。
提供讀者可以參與的方式:參與模式不一定只有捐款,其他包括提供報導時需要的住宿、在地聯絡人,甚至擔任志工等。觀眾有參與感時,也會更願意幫忙宣傳。
8. 提供個人化但專業的影片
根據統計,提供影片的專案,募得資金是只提供文字和圖片的專案的 1.14 倍。
影片要簡潔卻生動地交代作品期望,和預期的內容。此外影片的敘事手法要參考平台的觀眾屬性,像是 Kickstarter 和 flyingV
上的觀眾多年輕且喜愛創意,影片風格通常比較活潑或前衛。而「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上的專案多是較嚴肅的議題,因此影片的專業性和深入程度會是重要考量。
影片要吸引觀眾目光且讓他們願意看完,所以長度要在五分鐘內或更短。
提案者可以在影片中露面並直接和觀眾對話,拉近與觀眾間距離且留下深刻印象。
提案中所放置的宣傳影片,暗示著未來報導完成時的作品品質,因此一支好的影片十分關鍵。
9. 列出提供捐款者的回報
雖然很多捐款者都是因為對專案本身有興趣,因此捐款表達支持,然而,提供捐款者除了報導作品外的回報,將能大幅提高他們的捐款意願甚至參與感。
提供的回報禮物要和募資專案相關,且最好是捐款者在其他專案無法獲得的回饋。
回報禮物可以是無價也可以是有價的,除了傳統的馬克杯和書籤製作,其他包括舉辦報導完成後的獨家講座或餐敘,和捐款者聊報導心得、提供捐款者獨家幕後花絮,像是沒有發表的影像或是未刊出的文字、提供捐款者搶先閱讀、贈送報導地點的獨有明信片、開設免費專門課程,幫助觀眾了解更多該議題脈動、新書折扣、免費會員身分,或是在公開發表上列出捐款者名單,表達感激之意。
要考量提供的回報,對於提案者的心力、時間甚至成本上來說是否可以負擔?譬如如果捐款人數十分驚人,需要手工製作的回報禮物可能就不適合。
回報禮物最好能依據不同募款價格而有所區隔,來鼓勵不同金額的募資。
募款專案開跑階段-線上與線下宣傳
10. 密集宣傳募款專案:線上與線上同步出擊
請親朋好友幫忙宣傳募款專案。
尋找和專案主題相關的團體或組織,請他們幫忙宣傳募款計畫。
把握社群媒體上的觀眾群,維持社群媒體高曝光度。最有效方式是尋找「影響者」像是專家或是名人,除了可以幫專案建立口碑,同時也可以透過「影響者」擁有的廣大觀眾群,推廣募款專案。
數據顯示,非營利組織平均得聯絡民眾 7 次才能獲得他們的捐款,因此提案者需要不間斷且密集地宣傳專案募款。
考慮個人化宣傳策略,由於一對一宣傳時,訊息較不容易被忽略或是考量人情壓力,捐款機率將會提升,但前提是宣傳方式是有趣且不擾人的。
募款成功之後
11. 宣布募款進度完成
透過所有宣傳管道,告知捐款者募款計畫成功,並再次說明預期的專案執行進度。
建立捐款者的聯絡方式和檔案,並告知捐款者之後預計的聯絡方式和溝通管道。
12. 主動積極地溝通與告知
募款完成只是專案開始的第一步,和捐款者後續的持續溝通才是成功關鍵,無論是專案完成後的作品推廣,或是未來募資專案籌款,這些捐款者都會扮演關鍵角色。
專案主導者應該定期(一週約一次)透過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告知捐款者專案進度、相關媒體報導,以及未來計畫等。
舉辦線下活動,來增進與捐款者的持續互動,幫助維繫社群網絡。
在專案完成後進行線上與線下宣傳,並在第一時間告知捐款者,請他們幫忙宣傳。
延伸閱讀:超過八成的美國父母和青少年子女是臉書好友?
原文出處:轉載自合作媒體 新媒體世代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 新媒體世代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