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人力銀行成立18年來,始終穩居台灣第一大人力銀行寶座。今年大動作宣布轉型,喊出升級「第二代人力銀行」,能否成功扭轉行之以久的經營模式,令人拭目以待。
18年前,104人力銀行率先開創求職者和企業主的媒合模式,多年來穩居台灣第一大人力銀行寶座。18年後,104大動作喊出升級「第二代人力銀行」,這不僅是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來的最大轉型,更將重新界定未來的職涯經營模式。
104的轉型計畫,從去年8月推出群眾募資網站「夢想搖籃」拉開序幕。今年第四季更計畫一口氣推出線上學習平台「4分鐘」和「綠家教」、針對企業管理人才的「企業大師」,以及被104視為重量級產品的職涯社群網站「104+」。
從3、4年前,104便開始為轉型做準備,每年投入營收10%用於研發,今年新品終於到位。一向鮮少出現在鎂光燈前的104董事長楊基寬,近來頻頻露臉,親自站上第一線,說明公司的轉型大計。
「倒也沒有說我一定要親自站上第一線。」楊基寬笑著說:「只是這些案子大多是我先發想主導的,第一手跟用戶和媒體談的時候會比較清楚。」這位網路老將總是不停思考職場問題,就像當年他面臨了職涯困境,於是催生了104,而現在他又看到了新的問題。
「現在是從平面履歷的時代,轉到立體履歷的時代。」楊基寬認為,過去履歷是自己說了算,但在網路社群時代,一個人的價值應由眾人評價才客觀。在平日就建立企業主和工作者的互動管道,工作者每天累積的努力和付出,通通能被看見。一旦企業有職缺或工作者想異動時,就能馬上接軌,省掉過去找人才或找工作的空窗期。也就是說,未來找工作,「應該被導入到預約模式。」
另一方面,104分析職涯資料的技術也更加成熟,「累積18年的經驗模型已經蓋出來了。」楊基寬舉例,未來104可從職場上尋找與求職者背景類似的人,找出前輩們的職場軌跡,幫工作者找到更適合的發展方向。
在平日累積求職者價值
第二代人力銀行正是基於上述面向發展而成。針對求職者推出「104+」,使用者可在平台上分享職涯經驗或專業知識,讓行業中人看到。已上線的「夢想搖籃」,更鼓勵上班族勇敢做夢,提出夢想請大眾公投,若夢想可行,甚至能在平台上募資、找幫手,至今已累積近440萬元台幣募款金額。
針對企業端,104推出「企業大師」,根據各產業特性,提供專門的人事管理軟體。甚至透過大數據,分析這家企業需要的人才模型,以及預測每年的員工流動走勢,讓企業提前從104+中留意適合的人才。
至於學習平台「4分鐘」,則讓使用者輸入問題,再透過線上學習。但花多少時間學習,同樣也要捐出多少時間貢獻他人,「把無形價值變成有形資產,讓整個社會形成群眾輔助的機制。」
楊基寬更打算說服企業主,每月為員工捐出固定時間,解決別人的疑問。這對企業的好處是,若針對某一專業領域的問題,都是由同一家企業所回答,無形中也建立公司的專業形象,更創造企業社會責任。
104更跨出求職者和企業者這兩個人力銀行常見的領域,將目標族群向下延伸,「因為當一個人畢業後,真正可以使上力的地方比較有限,所以在想第二代時考慮比較遠,從小孩做起。」104針對小學到高中的學生族群推「綠家教」,小朋友線上發問,再由大學生回答。
這些產品的核心全都圍繞著「CMOS」,「也就是Cloud、Mobile、Open、Social。」不僅透過雲端、行動和社群的方式提供服務,更重要的是這些平台全都開放給第三方使用。楊基寬解釋,任何和「人」相關的第三方服務,都可運用104的大數據開發服務,同時透過104的品牌和通路來推廣。
對104來說,這些新產品的意義,不僅在於往上和往下延伸目標族群,擴展現有600萬個名會員的規模,更在於讓104跟求職者每個人生階段的關係更緊密,而不只是在找工作的當下,才會開啟104。「確實在職場上履歷表的概念是可以拋棄的,履歷應該是從10歲到80歲累積起來的。」楊基寬說。
像是求職者常在「104+」發表獨到見解,又或是樂於在「4分鐘」和「綠家教」替人解惑,企業主便能得知求職者在某項領域特別擅長,求職者平日累積的價值也能被看見。
以人為核心的企業思維
未來104的營收結構可能也會大幅改變。目前104向企業收取一年3萬6千元的刊登費,去年營收為21.98億元台幣,每股盈餘達7.46元,如果轉型奏效,就能順勢提高104的收費標準。「我有把握跟客戶說,我們提供的服務更有價值,幫企業產生新的效率,當然可以轉換成我們收費的價值。」楊基寬說。
只是104的新產品橫跨募資、社群、管理、線上學習甚至CSR,未來104的定位還是人力銀行嗎?對此楊基寬直言,104的核心產品是「人」,「怎麼把人的價值帶出來,而不是幫人家找工作的公司。」就像104一貫的口號「不只找工作,要幫你找方向」。
未來104對外投資和購併態度也將更加積極。楊基寬透露,除了先前宣布將投入3億到4億元的現金,在全球尋找有潛力的投資標的,實際上公司可運用的現金,最高上限可達18年來累積的規模,也就是14億元。今年也已在楊基寬之下,特別設立3人投資團隊。
面對公司即將迎來最大轉型,這位老將依舊保持平常心。「本來無法入睡或坐立難安,就是我們每天心情的寫照,每天死一次,隔天才可以重生。」他說這種心情,不會因為公司達到某種規模,就能稍微放鬆,「如果每天你不是累到死躺在床上,而是還留有一點精神、體力,那是浪費掉的。」
旁人看來戒慎恐懼的生活,他卻覺得「過癮」,「好像你很不自量力今天又要去挑戰某些東西,像唐吉軻德一樣。所以最過癮的是,每天有太多讓你坐立難安的事情。」
楊基寬更喊出:「我真的期望有一天,104可以關掉。」理由很簡單,當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價值和人生方向時,104也能真的功成身退。
早在2010年初,楊基寬就訂下2016年退休的時間表,讓年輕人接手,「把空間讓出來,把相信放進去。」未來他仍保留董事長頭銜,但不會實際參與營運。為104工作大半生的他,仍有自己的夢想要實現,他想做線上兒童美術館,讓小朋友展示、銷售自己的畫作。
未來104能否朝第二代人力銀行邁進,就看這次轉型,全台的求職者和企業主買不買單了。
(圖說:從既有職涯問題出發,104董事長楊基寬一手主導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轉型。圖片來源:林衍億攝影)
延伸閱讀:APP人才大恐慌!各產業APP開發湧現人才缺口
原文出處:數位時代
*SmartM 與數位時代為文章交換連結之合作夥伴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 http://photopin.com/search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