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3年,中國有兩樁驚天大賭局,都攸關產業發展。一個是在一二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馬雲與萬達集團的王健林對賭,他們賭十年後,電子商務占總體零售金額5成,如果這個趨勢成真,馬雲贏1億元人民幣,反之,王健林贏1億元人民幣。
第2個驚天大賭局是雷軍卯上了格力電器的董明珠。一三年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由他們2人獲獎,他們對賭5年後小米營收將超過格力電器,這一局對賭金額是10億元人民幣。
中國這一批新銳企業家賭的是未來趨勢與判斷力,比起台灣深陷政商密室交易醜聞,或者是大家猜3億男是誰,不知高明多少?現在也該是回頭檢視這兩大博弈趨勢的時候了。
電子商務巨大破壞力 正逐漸顯現
馬雲與王健林對賭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實體通路,目前顯示的數字,離達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但是,電子商務占整體銷售的比重日漸上升,卻是不爭的事實。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凱度消費者指數),公布的全球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預估電子商務在全球民生消費品市場的銷售,到一六年將達530億美元,成長幅度可達47%,也就是1年增加170億美元。
凱度的報告深入探討民生消費品電子商務發展最迅速的10個國家,剖析超過10萬個家庭的消費習慣,預估電子商務在民生消費市場的占比到一六年將從3.7%上升到5.2%,同時亞洲市場會是最主要的成長動力,像南韓有55%的家庭在網上購物,到一六年電商市占率將達13.6%,台灣市占率會達4.5%,中國則達3.3%,目前台灣有36.3%的家庭在網上購物,3年內將超過50%,歐洲的情況也是如此。
從凱度報告來看,電子商務已是不可逆的大趨勢,而且,電商對傳統零售業的巨大破壞力正逐漸顯現,這幾年最令大家感到震撼的是高鑫控股(中國大潤發),1997年大潤發在中國成立「上海大潤發有限公司」,從此快速在中國展店,一一年在香港掛牌上市,市值一度衝破1000億港元。
中國大潤發1年大約展店30至40家店,預計未來3年內將有500家店,目前在中國的市占率達14.5%,是中國大型零售量販店的龍頭;但是過去1年,高鑫控股的股價竟從13.08港元跌到6港元,是不是高鑫控股業績出了問題?也不是!高鑫控股營收從一○年的561.68億元人民幣,到去年成長到918.55億元人民幣,年年都成長,稅後淨利也從10.31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9.08億元人民幣,EPS(每股稅後純益)從0.19到0.3元人民幣,依然是成長格局。
但股價為什麼大跌?原來是營收與獲利成長力道趨緩,主要原因是電子商務瓜分了市場,讓大家對中國大潤發的未來充滿了疑懼。為了克服來自電子商務的衝擊與挑戰,黃明端結合謝振豊共同發展飛牛網,希望用電子商務的力量來輔助實體通路,但成效尚未顯現。
這是電子商務帶給實體通路的壓力與挑戰,長遠來看,這個壓力只會加重,不會減輕。這次在中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力訴求「互聯網+」,更加強化了這個趨勢,去年電商繼續侵入金流系統,影響更深遠。騰訊去年參股30%成立微眾銀行,李克強就親臨參觀。
而馬雲主導的阿里巴巴,剛剛宣布以194億港元收購天貓在線的醫療業務,就讓一三年股價仍只有0.39港元的阿里健康衝上13.5港元。馬雲借殼把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A證」,作為提供企業之間的藥品批發交易服務的互聯網第三方平台,阿里健康市值跟著大躍升。
壓縮實體通路空間 趁機壯大自己
中國電商壓縮了實體通路商的發展空間,也趁機壯大了自己。在馬雲與王健林打賭的那一刻之前,中國的富豪榜上,十之八九都是靠中國土地發跡的地產開發商,但這3年,中國的網上新貴卻成為創富的主要憑藉,至少馬雲家族已躋身中國首富。
去年阿里巴巴到紐約交易所掛牌,股價一度漲到120美元,市值直逼3000億美元,今年阿里巴巴陷入淘寶的假貨風波,股價一度跌到80.03美元,目前市值約2037億美元,仍執中國企業牛耳。排名第2的是騰訊,這次香港引爆資金瘋狗浪行情,騰訊股價一度衝到171港元,市值達1.6兆港元,已超過2100億美元。最近馬化騰公告減持套現32.2億港元,騰訊股價一度暴跌5.5%,但目前市值仍有1921億美元。
阿里巴巴與騰訊從物流打到金流,又從手機遊戲打到App叫車服務,到去年底,這兩家打車服務公司總算有了交集,就像Uber在美國的威力,電子商務的戲碼在中國肯定高潮迭起,這是馬雲與王健林對賭3年後的產業新趨勢。最近SOHO中國的潘石屹說,馬雲與王健林的對賭還沒有到算總帳的時候,但是至少已看出王健林的萬達集團關掉幾個賣場,這正是產業巨變的徵兆之一。
另一個對賭的大戲碼是格力與小米,看起來雷軍的勝算正加大,他們是賭5年後,小米營收超越格力。小米賣的是智慧手機,格力是中國最大空調製造商。
原則上,家電屬成熟產品,一三年格力全年營收1186億元人民幣,去年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營收屬穩健成長;但小米手機則是爆發性成長,用5年時間,小米超越格力,看起來也不難。
過去3年是小米最快速成長期。一二年小米售出719萬支手機,營業額是126.5億元人民幣,幾乎只有格力的10分之1;但一三年賣出1870萬支手機,營收是319億元人民幣,成長150%;去年賣出6112萬支手機,營收已達734億元人民幣,繼續成長135%,小米的營收已逐漸拉近與格力的差距。
這是營收的競賽,小米5年內超越格力的機會很大,不過雙方利潤仍有很大差距,一三年格力淨利高達128.91億元人民幣,去年前3季淨利也有119.3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十分績優的一家企業;但小米公告一三年營業利益只有4.86億元人民幣,稅後淨利只有3.47億元人民幣。這看得出營收是一回事,獲利又是一回事,企業以追求盈利為己任,雷軍在小米初階段以衝刺營收為己任,但最後仍要衝刺出利潤才行。
網路新貴崛起 財富懸殊愈來愈凸顯
新科技帶來了大機會,中國網路新貴紛紛崛起,他們創富能力高人一等,未來可能出現兩個現象,一是科技創富的富豪年齡愈來愈輕。像馬化騰、網易的丁磊都是1971年出生,馬雲是1964年出生。相較之下,台灣第一代創業家比中國科技新貴老了一代,台灣要思考的是,我們網路新經濟貴族何時能快速崛起。
第2個是科技新貴創富能力高人一等。未來在大數據、互聯網、雲經濟時代,能夠掌握新經濟、大數據的創富能力,遠遠大過沒有新科技力量的人,全球財富懸殊的問題會愈來愈凸顯,要打破1%對99%的問題,徒然靠重稅很難改變資本外移問題。此時,全球富豪發揮「大捐贈者傳奇」,像比爾.蓋茲夫婦、巴菲特投身慈善事業,可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趨勢。
延伸閱讀:2014中國零售龍頭是天貓,實體店被電商打趴了嗎?
原文出處:授權轉載自合作媒體財訊雙週刊
親愛的讀者們,歡迎加入SmartM電子商務網LINE@,關注最新的電子商務與網路行銷情報,學習不間斷,精采文章不漏接。請用手機點擊「加入好友」連結,或是掃描QR
Code加入。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SmartM」並附上原文連結。
歡迎各大媒體交換文章連結。
圖片來源:主圖、縮圖:picaidol(CC
Licensed)
加入SmartM粉絲團,更多電商訊息等你關注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