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中所提出Fintech 金融科技六大功能——支付、保險、存貸、籌資、投資管理、市場資訊提供——來看,其中支付中的「無現金世界」與「新興支付」兩大創新項目最與消費市場直接相關。
而無現金交易,最直接聯想到就是信用卡的消費使用市場。若Fintech下的新興支付應用在台灣大興其道,究竟信用卡將扮演何種角色?台灣的未來的支付趨勢又是何種走向?
多卡時代逐漸消失
年輕族群一直是創新應用接受度最高的一群人,也是觀測未來趨勢發展的重要對象,我們以其應用信用卡的歷年變化,作為無現金交易的研究基準。
透過東方線上E-ICP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來看,以初入社會的20歲-29歲年輕族群為標的,剛為受薪階級的年輕族群是銀行信用卡最主要的招募對象,但擁有三張以上的信用卡人數是卻逐年遞減,由2011年的27.2%,減少到2015年的17.4%。據此態勢可推估以下兩點趨勢:
1. 過去職場新鮮人倚賴不同的信用卡,來進行不同類別的消費傾向已經逐漸消失。過去因為各家信用卡提供的紅利服務、里程累積,或是現金折價似乎對於新一代的年輕族群已然消失其吸引力。
2. 另外的可能性則是,對信用卡的消費依賴程度下降,金融工具的移轉已經發生。而何者為替代的金融工具,就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
台灣信用卡市場成長進入高原期,甚至進入冰原時代
而這群年輕族群,若比較2009-2015這幾年的變化,可以發現其個人平均月收入有逐年增加傾向,2011年受薪階級平均月收約在30,000元左右,但其中重度依賴信用卡的人數比例(一個月使用7次以上,亦即每周約2次)的狀況卻在2011年達最高峰的27%後,有逐步下滑的趨勢。
若以全體每月平均使用信用卡的次數來看,由2011年平均3.9次成長到2012年的5次,接著就逐年下滑到2015年的4.5次,也反映了年輕族群對於信用卡依賴度緩步下降。
一來年輕族群的月薪所得於2011年後沒有明顯的增加,且對於信用卡的依賴程度也有下降的傾向,可解讀為年輕族群對於未來所得的謹慎,且有緊縮消費的可能性;又或是有別的替代型消費方式,取代了信用卡的消費方式。
綜合以上發現,信用卡朝向單一使用,且愈用愈少的趨勢方向發生。但究竟Fintech下面對消費市場支付方式的無紙鈔交易,究竟在台灣有沒有發生的潛力?
「嗶一下」你我都熟悉
悠遊卡小額消費等無紙鈔交易的應用,在台灣推動已行之有年。各式各樣行銷活動,例如與通路結合特定品項第二件半價、咖啡五折等等,透過傳播媒體的大力推送,消費者早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但究竟是否有效改變消費者的支付習慣?
據此,東方線上再進一步檢視年輕族群,對於新興支付工具的的採納程度,以台灣最大且與消費者接觸最為密集的的零售通路- 7-11其i-CASH / 悠遊卡的歷年使用變化來看,接受程度有逐年上升的趨向。在過去三個月中在7-11使用過塑膠貨幣的比例,從2011年的16.9%,上升到2015年的29.8%,有驚人的成長。
除了廠商端的大力推廣(透過點數累積、紅利回饋的誘因),以及廣泛通路的可適用外,也可發現年輕族群對於無紙鈔的交易愈來愈熟悉,也融入於生活的習慣當中。
從年輕族群的採納新興支付工具情況上,可以初步嗅出台灣未來趨勢的變化方向。尤其對於既有的金融體系而言,各發卡銀行應思考如何提高年輕族群的信用卡採用比例,例如:進一步了解其消費場域、時機、消費方式,甚至是結合其身上的必備攜帶品,乃是挖掘下一波金融機會的切入點,也是結合新型Fintech的機會點。
同樣的,在這些機會點也必然會遭遇Fintech相關科技廠商的競爭。何者優先掌握新一代族群的消費樣貌,將能進一步在市場上佔有關鍵角色並搶得先機。
延伸閱讀
O2O虛實相滲透,「快時尚」如何抓住消費者的目光?
新興金融支付的野火,台灣將從哪個角落燒起?
原文出處
授權轉載自合作媒體東方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