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藉由時間剩餘分享,各種身分隨之崛起。舉例來說,本業是醫生的人,除了專業知識豐富、還會開車、更炒得一手好菜,閒暇時就能同時擁有教師、司機、廚師等多重身分。想要進入哪個產業,全看個人意願,因為平台早就準備好了。
共享經濟是一種透過大規模活用經濟剩餘,而激發經濟效益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分享行為可總結為三個模式:一、使用權剩餘分享:強調使用但不占有。二、所有權剩餘分享:二手物品再循環,產生節約資源的環保效果。三、時間剩餘分享:個人具備多重身分,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使用權剩餘的分享
經濟剩餘的第一種分享模式,是關於使用權的分享。當你擁有的物品多起來的時候,就可以考慮出租,也是目前最流行的、對個人閒置資源的分享方式。這大致對應到兩種套路:閒置物品,可以透過個人線上出租平台實現分享;閒置資金,目前主要是透過P2P 借貸平台,借給協力廠商使用。線上租賃目前在交通運輸、房地產、辦公空間、閒置資金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在交通運輸領域,共享經濟產生出許多創新性的模式,除Uber、Lyft、滴滴出行等,還衍生出多種業態,如針對高級商務車市場的專車服務、採取低價策略的快車服務與汽車的出租服務、針對乘車線路相同者的共乘服務、在既定線路上預訂座位的網路巴士服務等。這種玩法愈來愈有趣,有向四面八方延伸的趨勢。除了分享汽車外,還出現其他五花八門的交通工具,如船舶、私人飛機、遊艇、自行車等。
在房地產領域,Airbnb 改變了傳統旅館業的遊戲規則,讓一般人也能以低於酒店的價格出租自己的房間,可以靈活選擇日期與租客,不受過多的門檻限制。當然,這裡的核心在於對自住房間閒置時的出租。雖然共享經濟的壯大帶來不少專業資源,如二房東與職業房東等,但依然調動了社會上沉澱、無法創造價值的大量閒置房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從針對消費者的閒置房間出租,到針對自由業者與創業者的閒置辦公空間出租,房屋出租的延伸進一步擴大。擁有閒置辦公空間的業主可以藉由分享平台直接與租客接洽,如馬上辦公。另一方面,更多機構採用WeWork這種「承租-裝修-轉租」的經營模式分享辦公空間。
在閒置資金領域,一般學者認為,P2P 借貸與群眾募資是一種創新的分享型態。點對點的模式無需銀行仲介,直接由個體對個體進行金融交易,無論是對個人投資者或信貸借款方而言,交易成本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都會更低。尤其是群眾募資項目,初期難以從銀行獲取貸款,卻能透過融資方式獲得。網路群眾募資能夠減少以往融資的資訊不對稱,同時也可以提升市場影響力。
這些「租賃經濟型」分享平台的迷人之處在於,可以讓租借雙方獲得雙贏的局面。從理論上來說,出租方可以透過已經擁有的資源獲取收益,承租方則可以享有比大規模專業性組織更加經濟與便利的選擇。因此,無論年齡或背景,不管個人或企業,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開始逐漸超越購買產品本身的需求,而是更傾向於購買產品的使用價值。
使用但不占有,這種形式打破了私人物品向來排他與競爭的屬性,變得可以在消費者中,以個人對個人的形式被分享。這就是共享經濟中的第一大重要模式:使用權剩餘分享。
所有權剩餘的分享
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所有權的轉讓也能成為經濟剩餘的新興玩法,因為很多閒置資源可以進入再流通領域,如二手交易。準確來說,是指個體透過社群網路平台進行二手物品所有權交易,二手物品從閒置狀態透過分享再次被使用,提高了自身的使用率。與第一種模式不同,這種玩法是基於使用權和所有權兩權合一的分享。對於二手物品交易的流行,追究原因,大概有兩個。
一個原因是,網購的刺激,產生衝動型購物,造成消費過度。歷年來,網購的價格戰成為各大電商平台首選,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更是吸睛,折扣、秒殺、買一送一等比比皆是。遠遠低於原價的優惠價,刺激著消費者的購買神經:不管有沒有用,先下單再說。舉例來說,2015 年阿里巴巴「雙11」的銷售額統計為912.17 億人民幣,相較於2014 年的571.1 億人民幣,增幅達59.7%。
大部分衝動網購所花費的現金,最後都會變成家裡閒置的「不動產」,像是一年穿不了幾次就退流行的衣服,看著賞心悅目卻毫不實用的家居用品,不覺得物有所值的奢侈品等等,都成為貶值又占空間的垃圾。中國人口眾多,原本就在資源分享與流動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再加上網購的蓬勃發展,催生出一大批「剁手黨」,這些人樂於網購,卻經常後悔多買東西,因此產生大量閒置物品,中國二手市場的潛力由此可見。
經由二手交易將閒置物品交易出去,對賣家而言,既可獲取經濟收益,又可帶動新的購買需求;既可為家裡騰出新的空間,又可在下個網購節日愉快消費。對買家而言,以較低價格獲取品質還不錯的物品,CP 值頗高。於是,閒置物品交易平台生意日益興隆,購物狂歡節後總會迎來日活躍用戶的高峰。
另一個原因是,產品更新速度加快。尤其是數位類產品,更新速度非常快。據中國最大分類資訊網站「58 同城」發起的〈閒置物品能換錢:你在網上賣過二手嗎?〉調查研究顯示,有72.12% 的人選擇了數位類產品,如手機、電腦、相機等。據美國德勤諮詢(Deloitte Consulting)分析,2015 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為14 億部,其中10億部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升級需求。在14 個已開發國家市場中,約有70% 的智慧型手機用戶在過去一年半內升級了他們的手機。
因此,隨著閒置物品逐步增多,「轉轉」、「閑魚」、「有閑」等線上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在共享經濟下獲得快速發展。二手物品的交易形式,有些完全是以物易物,有些是付費購買,還有些是二者的混合形式。有時候交易發生在陌生人的弱連結間,有時候是基於社群網路的交易連結。
其中一種是以物易物。以二手物品分享平台Yerdle為例,人們可以藉由社群帳號登錄,在好友間分享閒置物品,而且完全免費,只要支付運費即可。Yerdle平台上目前擁有1.2 萬名註冊用戶,其中1/4用戶每週都有瀏覽Yerdle的習慣,隨時查看是否有自己喜歡的物品。
這家創業公司就是「集體消費觀」最新的典型代表之一。贊成共享經濟理念的人認為,相較於從生產環節下手,藉由壓縮原料來讓產品的生產變得更環保,努力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率是更重要的途徑。
另一種是付費交易。這種交易包含C2C與C2B2C兩種模式。C2C模式,如「58 趕集」與騰訊合作推出了閒置物品轉讓的App「轉轉」,打算藉由行動端垂直切入市場,釋放被壓抑的二手需求。據資料統計,「轉轉」上線當天註冊用戶即超過10 萬。上線一週內,單日在該平台上新發布的商品數超過5000件,每天在該平台上達成的交易量有數千單。
C2B2C 模式,如阿里巴巴拆分淘寶旗下的閒置物品交易社群「閑魚」,成立專門的事業部獨立營運,已獲紅杉中國、IDG 資本等多家重量級投資基金青睞,資本市場估值超過30 億美元。根據「閑魚」官方資料顯示,該平台上每天擁有超過20萬件閒置物品的成功交易。
時間剩餘的分享
除了物品可以分享,如果你有閒置的時間,那麼個人勞動能力也可以分享。這種玩法也被稱為「零工經濟」、「自雇型經濟」等等,對應到提供各種付費差事與辦公室零碎工作的線上市場,催生出大量的工作機會。
借用美國紐約大學互動電信專案計畫教授克雷.薛基(Clay Shirky)對此特別提出的一個新名詞:認知剩餘(cognitive surplus)。按照他的觀點,認知剩餘是一種隨著全球閒暇時間累計、不斷聚集而產生的新資源,讓我們有權使用這項資源的兩個最重要轉變已經產生。全球受過教育的人口每年累計有超過1 兆小時的閒暇時間,另外還有大眾媒體的發明與擴散,讓以前被排除在外的一般大眾,也能夠利用閒暇時間從事自己喜歡或關心的活動。
從分享個人能力的現象來看,關於人力資源的觀念應有所變革;從共享經濟的實踐來看,這將打破進入產業的壁壘,以較低就業門檻釋出大規模生產能力。而這些生產能力,過去散落在社會各個角落,被傳統固化的管理體制束縛,無法參與規模生產,如專車司機、短租房東、私人廚師、自由快遞員等。這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正悄悄把數百萬人變成兼職者,為社會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未來的工作,還需要朝九晚五、還需要守在同一個工作崗位嗎?
藉由時間剩餘分享,各種身分隨之崛起。舉例來說,本業是醫生的人,除了專業知識豐富、還會開車、更炒得一手好菜,閒暇時就能同時擁有教師、司機、廚師等多重身分。想要進入哪個產業,全看個人意願,因為平台早就準備好了!
在交通運輸領域,線上代駕平台正迅速發展。與汽車分享不同,代駕分享的是代駕司機的駕駛技術與閒置時間。當雇主無法自行駕車時,就會有代駕需求。雇主可以透過App 提出代駕需求,找到附近的代駕司機,由代駕司機把車輛開到指定位置,並收取一定的代駕費用。目前代駕服務主要應用於酒後代駕,但在旅遊代駕、商務代駕與長途代駕等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餐飲領域,雇用主要現身於共享廚房模式,藉由線上分享平台,消除私廚市場的資訊不對稱。並不斷挖掘供給端資源,整合有閒暇時間、熱愛烹飪且樂於分享的社會閒置生產力,打造家庭廚房共享平台。這類平台有許多種形式:包括致力於「頻繁使用」+「日常必需」的三餐家常菜外賣服務,如「回家吃飯」;尋找民間美食的私廚電商平台,如「覓食」;或是從國外引進,包含美食、社交、文化等多種元素的客製化私廚飯局,如EatWith、「我有飯」;以及強調高級氣派家宴的私廚到府服務,如「愛大廚」。眾多私廚對外分享技能與閒置時間,獲取收入和精神層面的滿足,食客則可以獲得不同於餐館的客製化味蕾感受。
此外,還有家事服務模式。例如,美國家事服務平台Care.com的運作方式是先由個人發布服務資訊,經平台審核通過後,才在平台上發布資訊提供使用者線上訂購。這裡的家事服務人員有一部分是兼職工作者。
共享經濟與教育產業的結合,有效緩解教育產業的供需不平衡,整合了社會個體的力量,用自己的技術與知識提供培訓服務,既可以讓每個人成為老師,也可以讓每個人成為學生。這也同時緩解了教育產業的資訊不對稱,藉由分享平台的展示與溝通,將個人和機構的各類師資力量,與學生直接連結,以較低的交易成本,打破傳統培訓機構的資訊壁壘。愈來愈多的師資力量從傳統培訓機構脫離出來,以個體或團隊的形式,在分享平台上進行授課。
如學習服務平台「跟誰學」,打破由專家分享的「強連結」領域,讓普羅大眾得以觸及「弱連結」的高手,這也是共享經濟最具創造力的部分。與中國社群問答網站「知乎」、「百度知道」等知識分享平台不同,教育產業的分享更側重於一對一的服務,並提供滿足特定使用者有關話題與需求的深度資訊服務,無論是「自得」或「榜樣」的電話或線上溝通,還是「在行」的單獨見面聊,都是在為針對性、私密性的知識服務提供場所,也為建立深度的人際連結創造了可能。
在專業服務領域,以「威客」為代表的專業服務個體,在共享經濟時代大放異彩。「威客」的服務宗旨在於,藉由互聯網將智慧、知識、能力等共享給需求方,並獲取實際收益,而接受任務的人多半以兼職為主。其主要涉及領域為文化創意產業,業務範圍多半為設計類,如建築設計、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與網站開發等各項服務。此外在律師業、諮詢業也開始出現共享型企業,如法律服務平台「綠狗網」以調用社會閒置生產力的眾包方式,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公司註冊代辦人。
專業服務的另一大市場,就是與來愈受歡迎的美容市場。包括美甲、美妝、按摩等領域的傳統美容師都紛紛提供分享。這類分享平台,多半是針對已經飽和的市場,解緩供需間的資訊不對稱,提升資訊配對效率,讓使用者與美容師都能有更靈活的時間安排。
線上雇用另外還衍生出C2C 任務協作模式,如美國的TaskRabbit。用戶可以經由平台發布自己的任務,雇用別人去做,也可以發布自己的技能,提供服務。C2C任務協作在看護、物流、醫療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隨著中國高齡化社會的進程加速,社會化養老模式開始受到重視,例如中國出現的「陪爸媽」,就是利用共享經濟模式切入居家養老領域。看護是來自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醫護人員與老人照護專業畢業的學生,這群人被稱為「健康管家」。當老人提出服務預約後,健康管家會前往家中判斷老人的具體需求,提供醫療健康服務。社區醫師則是會定期提供上門檢查與社區醫院陪診的服務。
還有一個市場是寵物看護市場。隨著民眾出遊、返鄉等需求增加,傳統專業機構寄養由於場地、時間與資金的限制,往往無法滿足寵物主人的需求。而有了「寵物幫」和Rover等寵物家庭寄養平台,有寄養寵物需要的人可以選擇把寵物交給寄養師,而有時間、有能力接受寵物寄養的家庭,則可以申請成為寄養師,為寵物主人託管寵物。
在物流領域,共享經濟與快遞業者結合,整合大量社會閒置運輸能力,根據需求商家的地理位置定位,有效率調度附近自由快遞員或貨運車輛,接到需求後到達商家所在位置取貨,然後送至目的地。對於同城物流來說,這是一種比傳統快遞更快捷也更節省時間的方式。中國目前已經出現人人快遞、達達配送、京東眾包等協作物流平台。
這類創新的物流模式,也將會是異地配送未來的趨勢。傑瑞米.里夫金曾在《物聯網革命》中預言:就物聯網而言,傳統的點對點與中心輻射型運輸,應該讓步於分散式的聯合運輸。傳統的模式是:一個司機負責從生產中心到卸貨地點的全程運輸,然後帶另一批路線上的交付貨物返回。共享經濟的模式是:第一個司機在比較近的中心交付貨物,然後帶另一批貨物返回;第二個司機裝運第一個司機交付的貨物,送到路線上的下一個中心,可能是港口、鐵路貨場、飛機場,直到整車貨物抵達目的地。(本文摘錄自《共享經濟》第三章,天下文化出版)
書籍介紹
書名:共享經濟
作者:馬化騰等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2月
馬化騰
騰訊集團主要創辦人,現任騰訊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2016年兩會提交議案〈關於促進共享經濟發展釋放經濟成長新動能的建議〉。
延伸閱讀
曾鳴(阿里巴巴參謀長):Uber未來需要從「共享經濟」走向「共創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