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M解讀】Uber執行長Kalanick「專橫」的態度塑造了Uber,但個人行事風格爭議不斷,讓Uber的未來是福是禍還是未知數。
對Uber執行長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來說,「踩著別人的腳趾前進」是好事;而「服從領導」、「忙、衝、猛」等口號,也被標榜為公司的核心價值。卡拉尼克憑著這種「專橫」,把一個普通的叫車公司在七年的時間內,經營成一個全球性的企業,市值七百億美元的優步,如今比矽谷史上任何一家新科技創業公司都更大、更有錢。卡拉尼克的行事風格塑造了Uber,只是未來是福是禍還是未知數。
Uber早期投資者、諮商人塔斯克(Bradley
Tusk)說:「Uber有今天,是因為他;沒有他,Uber不會有這種身價。」然而,最近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讓優步的價值和市值受到挑戰,也讓人質疑:卡拉尼克是否踩了太多人的腳趾?他是否練達到足以領導公司公開上市?
爭議不斷,Uber想挖人才救火
Uber的危機上月開始浮出水面,離職女工程師傅勒(Susan
Fowler)在個人部落格裡控訴在Uber工作時遭上司性騷擾,指Uber內部充滿性歧視、人事部門不理會她的申訴。卡拉尼克的回應是,傅勒的指控內容「令人震驚、違反Uber理念」,已責成特別小組處理。
其他不愉快的事件紛至沓來:Goole的母公司Alphabet告Uber竊取商業機密及自動駕駛汽車智慧財產權;卡拉尼克在Uber出租汽車上與司機發生口角,兩人脣槍舌劍的短片延燒到網路;兩名主管與第一把交椅人工智慧研究員相繼離職;優步祕密計畫「Greyball」曝光,引起官員口誅筆伐。
為了應付危機,卡拉尼克再次表現出要洗心革面,「我必須徹徹底底地改變領導風格。我需要統禦上的幫助,而我志在必得。」在顧客不滿、投資人批評Uber的「毒文化」下,卡拉尼克最近說,他打算延聘一位實力與其旗鼓相當的營運長,而在臉書上市前輔翼祖克柏、讓臉書步入坦途的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是適當人選。
延攬受各界看重的營運長有助於安撫投資人。儘管最近失誤連連,大部分的投資人並未棄卡拉尼克而去。Uber的早期投資人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說:「我很慶幸卡拉尼克知道問題所在而速戰速決;有一位世界級的營運長替他分憂分勞,卡拉尼克就有一些喘息和成長的空間。」
不過,其他與卡拉尼克共事過的人卻說,卡拉尼克從2009年起就出任Uber的執行長,已經習慣大權獨攬和自己出面到處救火,至少有一名股東擔心卡拉尼克可能不是領導公司邁向公開上市的理想人選。這名股東說:「這時他應繼續做他的發明長和問題解決長,讓一位『大人』來當執行長。」
股東們也擔心卡拉尼克激進的領導風格,認為卡拉尼克的副手對他太唯命是從。一名股東說:「他顯然搞出一套卡拉尼克個人崇拜,最後變得非常有破壞性。他必須改變公司的文化,要這麼做就需要把不怕說真話的人,安插在必要位置上,有權威去改革。」
豺狼思想,把公司搞得像地獄
受到抨擊的不僅是卡拉尼克個人的領導風格,還有他的價值觀,而無疑Uber就是建立在這些價值觀上。
Uber有「14大原則」,其中一則是「要有稱霸心態」。卡拉尼克也心儀作家蘭德(Ayn
Rand)所建立的自我依賴哲學,曾用蘭德的《源泉》(The
Fountainhead)做他的推特檔案照片。蘭德在書中對主角企業家的推崇,無疑讓卡拉尼克非常認同。
卡拉尼克靠兩家風雨飄搖的小公司起家(其中一家現已關門),這種經驗培育出他滿腔鬥志和滿腦子的創業思維,而這種精神往往能夠開花結果。他無論是在公開場合講話或是在員工大會中給員工打氣,都將Uber精神講得精闢到家──把運輸做得與自來水一樣方便、可靠,到處都有、人人可喝。
但是他一手創建的工作場所,即使以美國新興科技公司來看,也近似「煉獄」。離職員工表示,他們的工作時數不是人幹的,同事間的當「仁」不讓不輸華爾街。一名離職員工說:「Uber的辦公室像一具電鋸,充滿敵意文化。」他說,Uber的快速成長產生了領導真空,員工不會友善地彼此提供情報,每個人都希望搶先一步升遷。傅勒部落格說,公司裡的鉤心鬥角就像《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電視劇。
Uber自己說,有些人愈有挑戰愈能發揮,但Uber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人力資源獵頭公司SCGC總裁尚帕涅(Guillaume
Champagne)說,Uber和線上租房服務網Airbnb代表的是矽谷文化光譜的極端。他說:「Uber代表的是高品質、陽剛、力求表現的文化;而Airbnb文化主要是陰柔、背負使命感,比較不注重短期的表現。大部分的科技公司則介乎兩者之間。
」
仍在Uber做事的人形容工作氣氛極具競爭性,一如蘭德書中的敘述。一名離職員工說:「那裡的文化是:不成功是你的錯。你一個人要負責成敗。」這種想法Uber的司機也有。他們不是Uber的員工,而是獨立的立約人,司機當中也有些會抱怨買了車後他們賺不到錢、生活不得溫飽。卡拉尼克在那則走紅網路的短片中聽到司機發牢騷時,回應:「有些人自己出問題了,卻怪別人。」卡拉尼克後來為此公開道歉,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可恥。
Uber不惜一切要贏的心態,也傷害到他與全球規範機關的關係,最新一樁公案是Greyball的曝光。Uber可以靠這個科技識別使用人是競爭對手或執法官員,這些人要雇車時,Greyball可以秀出假的App,而在Uber仍屬非法經營的城市中,Greyball能夠擋下當局的稽查行動。
Uber近日宣布會評估Grey-ball的使用正當性,也禁止員工用它來對付主管機關,但是它的曝光讓攻擊Uber的人更加振振有詞,認定Uber無所不用其極。
股東難耐,改找創辦人溝通
Uber最近的爭議,主要歸因於卡拉尼克建立的文化所造成,這不禁讓人質疑,卡拉尼克這個繫鈴人是不是解鈴人?Uber終須發行初始股,鬧鐘滴答在響,一天比一天近。卡拉尼克本人從未表示有公開發行股票的意願,反倒說過要盡量延後。投資人原本希望2018年可以一圓此夢,而現在有人已私下表示,他們希望等到2019年再說,因為恢復公司的元氣需要那麼久的時間。
一名股東表示,部分投資人最近繞過卡拉尼克,直接與Uber的創始人凱普(Garrett
Camp)溝通。凱普也是公司的大股東,不過要一腳踢開卡拉尼克,也是個挑戰;卡拉尼克、凱普和資深副總裁葛拉維斯(Ryan
Graves)三人控制公司的多數股權。Uber早年發行的股票,具有一股抵十票的超級投票權。
不過,最近的連番危機對公司的業務衝擊有限。Uber快速成長,去年第三季營收比一年前的營收翻了3倍,達到17億美元。這樣的業績讓公關危機顯得只是次要。
性騷擾指控上月傳出後,Uber美國市場市佔率隻小幅下跌─卡拉尼克的名字一度出現在川普總統的企業顧問名單上,性騷擾的殺傷力反而比較大。根據內線消息,Uber的司機3月中旬在美國創下行駛趟數的紀錄。
卡拉尼克可能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建立了一個不擇手段的公司,但是在醜聞爆發前,仍公認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一如他在口角短片中說的:「如果我沒採取我採取的手段,我們早被打敗了。」
但是上市公司投資人不會忍受這種不顧一切求突破的作風,聘請理想的營運長也許可以牽制卡拉尼克,只是員工不認為他會改變。一名離職員工說:「每個人都知道卡拉尼克是何許人;即使他帶著鱷魚的眼淚回來,發生那麼多次了,人人都知道他心裡的盤算是什麼。」
延伸閱讀
從經營模式分析,Uber會是下一家大起大落的公司嗎?
原文出處
財訊雙週刊
↧